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行业 › 消费主义横行,网红向左,大众向右

消费主义横行,网红向左,大众向右

道总有理
4 年前行业

消费主义横行,网红向左,大众向右-锋巢网

消费主义正在越发横行于这个时代。

无数年轻人喊着要野性不要理性,加入了各种铺天盖地的消费运动。然后作鸟兽散,奔赴下一场网红制造的消费狂欢,至于购买的是什么,反而不重要,跟风买就对了.

在网红带货风初起时,我曾发文《全民网红梦,反噬年轻人》,警示网红种草过热可能会有现实变形的一面,催生消费主义泡沫,并且反噬年轻人,值得警惕。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没想到一语成谶。很多年轻人,陷于伪精致包围的过度消费陷阱。比如,国庆期间的网红景点滤镜引发大面积吐槽,作为最为典型的案例,反映出大众对于网红种草中的消费诱导和欺诈现象怨念已深。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被各种滤镜和营销包装的网红经济已经走偏,开始反抗网红种草带来的消费欲望。比如加入豆瓣各种反种草小组,查看更多大众点评上普通人的评价,然后再进行消费决策,以此脱离“智商税”,破除被消费主义泡沫煽动起来的焦虑感。

在当前的消费主义浪潮中,网红种草与大众在消费过程中的实际偏差,产生了严重的割裂,将当前的消费现象化作A面与B面:一面造就了全民跟着网红种草的热闹景象,一面是普通大众越发渴望回归理性消费的需求。

消费主义泡沫下,网红经济越走越偏?

经过这两年飞速发展,被流量与算法裹挟的网红经济,在商业变现的诱惑之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主义泡沫。

网红种草的模式,就是网红通过算法和内容在平台中想方设法获得流量和曝光度,从而将其转化成营销和消费力,形成种草。同时,在平台算法和推荐机制的共同助推下,继续层出不同的制造“网红爆款”,然后带来新的流量,以此形成源源不断的相互反哺。

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与曝光,内容当然是关键。所以,为了最大化获得转化,滤镜模式应运而生,因为越是好看到与实际天差地别的内容,越能够满足网红对于流量和曝光的需求。在这类风气的带动之下,网红分享好物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分享生活,而是激发他人的消费欲望,实现商业变现。而为了带来更多新流量,平台也对这类内容非常青睐,让滤镜模式极大地催生了年轻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欲。

网红经济最终在流量与算法的裹挟之下,开始被滤镜绑架,演变成了一场比精致、比好看的流量生意。为了获得高点赞、高收藏,提高客单等转换率,实现商业变现,网红们心照不宣地立“假人设”或夸大产品功效,导致种草内容偏离事实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可以说,“滤镜事件”点燃了大众对于网红种草模式的信任危机,对于网红滤镜的吐槽,也说明了大众对于种草的最大需求一直是“真实”,但在网红与平台的引导之下,网红种草模式却越来越无法满足这一最基本的需求。

除此之外。网红种草也正在沦为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法,真实的口碑宣传越来越少,到处充满了暗广陷阱。当真心诚意的推荐和软广模式混淆在一起,模糊了表象和真实的界限。满满的套路中,作为消费者,已经很难分清哪些是网红博主真心实意的推荐,哪些是软广,无疑严重加剧了用户的消费决策成本。

种种原因,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远离网红种草模式,开始用寻找踩坑避雷的方法。而相比较带有滤镜的网红,普通用户似乎更值得信任。于是有的潜伏在豆瓣小组,在被博主种草前,会特地去查一下有没有人讨论过TA的“黑历史”;有的则会打开大众点评,仔细研究上面普通真实用户的评价,这种“大众协助大众完成消费决策”的模式,重新成为年轻人是否种草的关键。

而这种传统的互联网评价模式,对于复杂的线下消费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线下消费为何对网红种草“油盐不进”?

网红经济时代,网红种草已经成为品牌带货推广的重要渠道,这导致各大网红平台的安利、种草泛滥,广告在人们现有生活的渗透程度已经无孔不入。

但是,网红一般在零售电商领域种草带货较为有效,一旦进入线下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网红的种草能力却神奇地失效了。我们看到,在本地消费领域,以大众点评为主的这种“大众协助大众完成消费决策”的模式反而更加有效。

全民吐槽“滤镜事件”,则可以看做是网红种草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尝试用经营线上流量的方式为线下消费种草遭遇的一场大溃败。

这的确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网红种草啃不动本地线下消费呢?

众所周知,网红变现依赖高流量带来的关注度,他们更多是流量收割。在这样的目的促使下,通过夸大、扭曲事实或视觉化的营销模式,主动刺激起用户的消费欲望,加之网红的人设背书,用户会不自觉地为产品附加特殊身份,使后者获得附加值。而一旦涉及线下,当用户看到没有了“滤镜”的真实场景后,那种冲击必然会产生剧烈的心理落差,导致网红翻车。

除了滤镜模式不被大众买账,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起可批量复制的标准化商品种草模板,线下消费体验,其实是一个体验环境更为复杂,也更注重个性化的过程,只有真正体验过的消费者,才能拥有真实的反馈。因此,网红们想在餐饮、旅游乃至美容美发等领域做种草,难度呈几何式增加。

想要对线下形成一个合理的种草体验,仅仅靠网红一次两次的营销推荐,很难抹平线上到线下复杂场景的鸿沟。所以,相比较以网红为中心的模式,大众协助大众的去中心化模式更为契合用户需求。

而线下去中心化的种草模式,简单说就是将普通的公众真实意见聚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没有信息差的真实种草场景。单独一条普通用户的评价,相对于网红种草,可能毫无影响力,毕竟,普通用户的内容,内容专业性上大多不如网红,产出频次也没有规律。

但是,它的重点是“真实”。通过借助庞大的用户真实体验积累和低门槛的创作,当海量的真实评价体验数据聚合到一起,将会接近最贴合实际的线下消费反应,从而让用户得到合理的种草预期,这是网红种草模式在现有阶段无法达成的。

大众点评、豆瓣的这种模式,相较于网红内容的推荐算法,内容创作主要依赖的是用户的认同,杜绝了“滤镜”的产生。普通消费者在消费体验之后,用评分和评价方式给出看法和观点,每个真实评论和打分,都会成为种草的一个因子,然后组成一个个完整的、值得信任的种草/拔草信息。

相比网红种草,这虽然更耗费决策时间,但其实上大大降低了消费决策的损耗成本。网红种草模式如果不进行创新升级,在本地线下消费领域,将继续没有太多机会,甚至会在滤镜的限制之下继续溃败。

当代年轻人,理性消费不需要“滤镜”

因为网红经济的内卷,“滤镜”成为网红种草模式的流量密码,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网红种草。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要消费,不要消费主义,要种草,不要滤镜,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共识。越来越多消费者,不会一头热被网红种草了。看看大众点评的真实评价,看看豆瓣的大众评分,甚至去黑猫投诉查询相关产品的“黑历史”,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消费的防坑必备技能。

与线上流量平台以流量算法推荐机制不同,豆瓣、大众点评这类平台上没有中心化的流量网红,更多的是普通素人发表打分和评价内容。这些评论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普通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感受,能够帮助消费者逃离网红逃离流量陷进。因此,为了避坑,年轻人倾向于由大众协助大众完成消费决策的模式之下,大众点评、豆瓣等传统互联网评价平台,重新进入到消费决策C位,也就不难理解。

以大众点评为例,算法机制上决定了大众模式不会批量、集中产出网红打卡的集合,推荐算法机制也是次要的,所以杜绝了过度滤镜的出现,而用户的评价数、评价质量等,成为年轻人消费决策时关注的重点。毕竟,当一家餐厅、一个目的地集合了海量普通用户的真实反馈,好评、差评、中评分别给到大众消费者参考时,比得到的信息比网红千篇一律的“绝绝子”“YYDS”“天花板”要更有价值,对年轻人降低踩坑几率也有帮助。

可以说,真实的、原始的、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种草模式,才是年轻人消费种草时需要的“光”。受够了滤镜的智商税之后,大众模式已经成为年轻人对抗网红种草和消费主义泡沫的工具,而这件工具的核心,就是“真实”。

在年轻人被网红种草伤的身心俱疲各种踩雷之后,回归理性消费已成趋势,用真实打破滤镜,让大众帮助大众,无疑才是消费主义横行的当下,消费者种草时最为需要的。

网红种草如果不抛弃滤镜回归真实,那么被更多用户抛弃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8个电竞项目入选杭州亚运会,这颗定心丸真香
上一篇
顺丰不拼价格拼速度:“8小时急送”能否赢回市场?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2025 年 5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4 月    
近期文章
  • 非凡,不止于多一选择,而是在定义未来
  • Q1财报 | “长+短”生态成型、商业增量打开,爱奇艺更有“韧性”了
  • 御风而行!雷军发布纯电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
  • 为啥都去美团闪购买手机了
  • AI,让互联网重拾荣耀
任天堂官方授权首批Switch2在京东全球购开启预售 官方质保、不加价!
锋巢网
唯有饭圈才能“拯救”音乐节?
道总有理
碳酸饮料正在加速“消亡”
道总有理
蒙眼狂奔的老百姓大药房,为何按不下“暂停键”
消费最前线
  • 0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道总有理
互联网热点与商业趋势观察家,专业有趣的不像自媒体。曾用名「歪道道」,现已更名为「道总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