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行业 › 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喜茶该“焦虑”了?

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喜茶该“焦虑”了?

钛财经
3 年前行业

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喜茶该“焦虑”了?-锋巢网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沉寂已久的茶饮赛道烽烟再起,“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在投资多个咖啡品牌之后,再次将收购的目光聚焦回了茶饮领域。

近日,奈雪的茶发布公告,宣布已签署对乐乐茶主体公司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以5.25亿元收购乐乐茶43.64%股权。投资事项完成后,奈雪持股43.64%成为乐乐茶第一大股东。

针对收购事项,奈雪的茶对外表示,此次奈雪入股后,乐乐茶在品牌、团队以及运营方面保持不变,维持独立运营。日后,奈雪的茶将利用自身的优势赋能乐乐茶,帮助乐乐茶进一步取得增长。

那么,豪掷5.25亿收购乐乐茶股权,奈雪的茶意欲何为?现制茶饮赛道又会再起波澜吗?

一笔划算的交易?

这次被收购可谓是为乐乐茶持续两年多的努力画上了句号。据悉,自2020年下半年起,乐乐茶便有意出售,多方寻找接盘方。根据最近的报道,甚至直到此次与奈雪的茶敲定交易前,乐乐茶仍然在努力地与多方潜在接盘者进行接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也曾有人考虑伸出橄榄枝:2020年年底,喜茶曾与乐乐茶就收购事宜进行过接洽,双方为此反复沟通了超过半年,不过,因乐乐茶股东对于交易条件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喜茶放弃了收购。

虽然乐乐茶看起来“卖身心切”,但其也是国内新茶饮领域中具有不俗影响力的玩家之一,尤其在华东地区,乐乐茶具有较好的品牌实力和消费者认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乐乐茶拥有140家门店,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在区域市场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被奈雪收购前,乐乐茶有过4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星美凯龙、王思聪的普思资本、汉能创投等。

最终乐乐茶却投入奈雪怀抱,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奈雪收购估值明显偏低:以奈雪对乐乐茶43.64%的股权收购价格计算,乐乐茶目前的最新估值仅为12.03亿元左右。考虑到乐乐茶去年8.7亿元的营收规模,对奈雪来说这很可能是一笔相对划算的交易。

根据奈雪收购公告披露,2020年,乐乐茶营收约为7.27亿元,除税前亏损约为1956.2万元;2021年,乐乐茶营收约为8.7亿元,除税前亏损约为1814.6万元。

对于能以较低估值拿下乐乐茶,相信与2022年餐饮行业持续因疫情承压有关。

抱团取暖的合作

实际上,乐乐茶与奈雪的联合,并不在两者各自最好的时候,相反颇有抱团取暖的味道。

近年来,乐乐茶的业绩表现每况愈下。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8.70亿元,但增收却不增利,税后净利润分别亏损0.2亿元、0.18亿元。

在产品创新上,乐乐茶又于2019年下半年陷于“抄袭风波”,被指“卿卿乌龙”等多款新品涉嫌抄袭茶颜悦色。

经营不利反映到门店上表现为门店的陆续关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乐乐茶陆续关闭了重庆、西安、广州的门店,并于2022年2月退出广东市场。

2022年10月,乐乐茶又关闭了上海五角场万达店、成都国金IFS门店两家标杆门店。

“奶茶第一股”的奈雪同样不适高枕无忧。

2018年至今,奈雪已经连续亏损近5年。根据公司的招股书、财报显示,2018-2021年期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0.66亿元、0.39亿元、2.02亿元、1.45亿元,累计达4.52亿元。而在2022年上半年,奈雪的净亏损达到了2.49亿元,又一次创新高。截至目前,奈雪在4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了7.01亿元。

在二级市场,头顶“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同样遭遇看空。公司当前股价仅为7.06港元/股,较发行价19.8港元/股,已经腰斩。

两家亏损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否做到互补,实现“负负得正”?

对于乐乐茶而言,奈雪的收购注资,无疑解决了公司当下最为需求的融资。要知道,在奈雪收购之前,乐乐茶的上一笔融资要追溯到2020年。

事实上,面对经营困境时,奈雪一直在寻求外部渠道,并且已经先后投资过澳咖、怪物困了、鹤所、茶乙己等新式消费品牌。不过与乐乐茶相比,上述品牌影响力相对有限。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奈雪的茶与乐乐茶合作能够达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和“1+1>2”的效果,但二者定位不同,如何在渠道和供应链等方面形式互补将是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两超”格局诞生

收购乐乐茶,使得国内高端新茶饮江湖客观上呈现出了这样一个新局面:从原来的“三强(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变成了如今的“两超(喜茶、奈雪的茶)”,未来喜茶和奈雪之间的竞争将更为直接,也更为激烈。

虽然奈雪斩获了“新茶饮第一股”的名头,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奈雪都处于行业老二的位置。从奈雪在2021年年初所披露的招股书可知,在2020年国内高端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格局中,喜茶以27.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奈雪以18.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事实上,单就奈雪这个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许跟喜茶还有一些差距,但加上乐乐茶却完全可以与喜茶旗鼓相当。

如果以较为直观的门店数来看,奈雪更是已经超越了喜茶。奈雪此前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喜茶在全国拥有690家门店,同期奈雪只有489家门店。而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奈雪以919家门店数超过了喜茶的856家。算上如今被收入囊中的乐乐茶的门店,奈雪无疑在门店数方面超过了喜茶。

但门店数只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单一维度,在涉及到跟盈利水平密切相关的更为精细的年坪效上,奈雪还与喜茶有着较大差距。根据东北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奈雪标准门店和PRO店的年坪效分别为5.1万元/平米和5.8万元/平米,而喜茶标准门店和GO店的年坪效则分别达到了9.4万/平米和12.2万元/平米。

追求“第三空间”的大店模式令奈雪受累于租金成本,同样根据东北证券的测算,奈雪租金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了15%-17%,而喜茶则只有7%-9%。人力成本方面,奈雪似乎也比较堪忧。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喜茶单店员工数为18-20人,而奈雪的茶则为25人之多。

跟竞品相比更高的人力和租金成本显然压低了奈雪在年坪效和单店盈利上的表现,但奈雪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尝试越来越多地开门店面积更小、没有现场面包房区域、所需员工更少的PRO店,通过研发并投入自动化设备及对整体SOP(标准作业程序)进行优化等来降低人力支出。

值得观察的是,在收购乐乐茶之后,双方可共享一些资源,短期来看,奈雪此前在数字化系统及硬件上的投入成本有望被摊薄;长期来看,两者能否擦出更多火花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在流量红利的“下半场”,新式茶饮无论是大张旗鼓的投资,还是不断收缩战线,纷纷降价触达下沉市场,思考以不同方式争取新的增量,但这一背后无疑都是难以忽视的焦虑。

OPPO百亿资金投入 新一加正式启航逐浪线上市场
上一篇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面对喜剧创作者它「用真心」
下一篇
2025 年 7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6 月    
近期文章
  • 燕观耘:一场突如其来的“召回潮”,点燃中国制造的“灵魂拷问”
  • “整容大国”要因职场男性“易主”了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 阿里电商终于有救了!这次是淘宝闪购
  • 左手可预,右手可复美,巨子生物又亮装备了
燕观耘:一场突如其来的“召回潮”,点燃中国制造的“灵魂拷问”
科技四少
“整容大国”要因职场男性“易主”了
道总有理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道总有理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道总有理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