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罗永浩关注的预制菜,再度说明了产业互联网的必然

罗永浩关注的预制菜,再度说明了产业互联网的必然

产业深观
2 小时前其它

 

 

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论战,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预制菜的身上。对于预制菜的正确性,就连罗永浩都没有任何的质疑,他也认为预制菜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他之所以会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更加在意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随着西贝发布的道歉信以及罗永浩宣布的“三个决定”,这一事件开始宣告结束。然而,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背后为我们投射出来的产业互联网的必然性的发展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透过罗永浩关注的预制菜,再度为我们说明了产业互联网的必然。透过它,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餐饮行业需要重新再做一边,纵然是其他的行业都值得我们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和逻辑,重新再审视一边,重新再做一遍,并且当这些产业被产业互联网所改造之后,它们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远比以往的消费互联网时代还要强大。

 

那么,透过罗永浩关注的预制菜,我们究竟看到了哪些产业互联网的逻辑呢?我们又将如何借助产业互联网的视角去寻找产业进化的完美路径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应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产业的进化,并非一味地追求效率

 

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怎样的商业模式,无论是怎样的产业,几乎都在追求一个终极目的,即,尽可能多的提升效率,尽可能快速的达成交易。一方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供求两方以最大的可能性达成了对接;另外一方面,促成这些对接的平台得以快速崛起。那么,产业的进化是否真的是以效率为终极追求呢?后来,我们看到的消费互联网模式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再一次告诉我们,产业的进化,并不一定要追求效率。除了效率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质量,特别是要关注产业本身的进化。

 

透过罗永浩关注的预制菜行业,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一点。按照以往人们的认识,所谓的预制菜,仅仅只是为了提升出餐效率,满足消费者的快速用餐需求而产生的。事实上,这仅仅只是预制菜的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状态。随着预制菜定义的完善,特别是随着预制菜的相关标准的出台,所谓的预制菜,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满足人们用餐效率的存在,而是一个真正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率与食品安全相互协同的存在。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使预制菜达到这样一种目标呢?很显然,仅仅只是关注效率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预制菜产业本身在产业纵深上的进化和发展。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包含了科技的应用,包含了标准的制定等等方面。可以说,预制菜的走向完善,其实就是产业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产业从追求效率到追求质效并举的过程。这其实正是产业互联网所要达成和实现的。当预制菜不再仅仅只是关注效率,而是关注产业本身的进化与完善的时候,它的发展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释放出更大的活力。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这其实正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

 

产业的融合,才是新物种衍生的关键

 

预制菜想要再度发展,特别是想要成为一个可以长久发展的行业,仅仅只是按照以往的发展逻辑肯定是不行的。说到底,预制菜还是要有自身的特质,还是要有自身的硬实力,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仅仅只是将预制菜看成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一场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为预制菜提供强大的内在支撑,从而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新物种。

 

这其实是一个产业融合的过程。对于预制菜产业而言,它并不仅仅只是包含了最后的加工、配送和销售环节,而且还包含了前端的原材料的生产、生产工艺的研发等诸多环节。若要提升预制菜的品质,仅仅只是依靠下游产业肯定是不行的,它需要的是产业上下游的不断地融合和重构,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找到预制菜发展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预制菜才不仅仅只是一个加工环节的存在,而是涵盖了上游原材料的生产,生产工艺的研发等诸多产业的存在。

 

比如,可以搭建产业的集聚区,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地为预制菜的发展构建一个强大的集群优势;另外,通过一些生产工艺与科技的结合,研发出新的口味,创新出新的菜品,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说到底,产业融合,才是预制菜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其实是一个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它将以往预制菜产业当中不同的流程和环节各自为战的局面,通过融合、协同的方式,实现了整合与统一,从而让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最终充实了预制菜的产业内涵。如果缺少了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的推进,那么,它是无法获得长久且持续的发展的。透过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看出,预制菜的未来进化,暗含着深刻的产业互联网逻辑。

 

科技的进化,才是驱动产业蝶变的内在动能

 

提及预制菜,很多人之所以会有所芥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通常会将其与防腐剂等材料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要寻找未来预制菜的突破口和破局点的话,如何用新的技术手段来破解这些难题,或许才是关键所在。说到底,还是要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通过技术的不断进化来打破以往的产业发展模式。

 

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同样如此。虽然产业互联网有“互联网”的字眼,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并不是单纯地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力的。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它还包含了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诸多新技术。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科技,才是驱动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内在动能。

 

通过将预制菜和产业互联网结合起来看待,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说到底,科技的进化,才是真正驱动产业蝶变的内在动能,而产业的蝶变,恰恰催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对于预制菜而言,未来若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它需要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来不断地需求产业的升级,而这恰恰是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地。比如,通过研发新的保鲜技术,预制菜的生产商可能彻底与防腐剂绝缘,真正让预制菜回归食物本身最原始的本味;比如,通过研发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可以让预制菜的预加工环节,更多地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通过数据来精准实现控温,从而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说到底,预制菜还是要朝着产业互联网的方向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科技进化来寻找产业蝶变的进化之道,打开产业发展的新天窗。从这一点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的必然性。

 

结语

 

最近几天,预制菜可以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说到底,人们对于预制菜的争论,还是在于产业的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出现了失衡。当人们的需求开始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仅仅只是用以往预制菜的模式来供给,显然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和进化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以达成新的平衡。于是,产业互联网成为了解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预制菜的进化,再一次说明了产业互联网的必然。无论是预制菜也好,还是其他的产业也罢,不断地通过产业的进化和升级来实现供给侧的转型和升级,不断地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落地,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是关键所在。

美国抛弃特斯拉,还是特斯拉抛弃美国?
上一篇
高端酒店与月子中心,成不了彼此的“救赎”
下一篇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文章
  • 享6万元限时权益!享界S9T售价30.98万元起,9月21日开启交付!
  • 低度白酒能否抢占年轻人的“酒饮钱包”?
  • AI,金融科技成为“基础设施”的催化剂
  • 体验消费逆势崛起,奢侈品营销失灵了
  • 新流量、新节奏、新技术、新玩法,阿里妈妈双11四大增长策略发布
AI,金融科技成为“基础设施”的催化剂
产业深观
新流量、新节奏、新技术、新玩法,阿里妈妈双11四大增长策略发布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不想吃预制菜?它告诉你哪儿有现炒的热乎菜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美团必须死?
科技四少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产业深观
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辉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