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2 小时前其它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近期,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舆论普遍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有些网友说了,27%的平台利润还是太高了。

平台利润真的有这么高吗?网约车平台真的是一个暴利行业吗?

1

网约车抽成的两大公共误读

对于网约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尤其是抽成议题,公共舆论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连串的误解。

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乘客两端采取不同的计价方式,并通过价格和补贴机制来调节供需,这个计价的差值被称为“抽成”。严格说来,抽成这个表述并不严谨,多少有些情绪在里面,更准确的说法是“服务费”,涵盖了平台为维持交易撮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所收取的费用。

按照网约车抽成的命名逻辑,那么现代社会哪里没有抽成呢?传统商业、电商、银行等等在经济中扮演的都是“中间商”的角色,他们的收入都是广义上的“抽成”。

甚至可以说,没有抽成,就没有现代世界。

但考虑到公众已经习惯了这个说法,抽成也就抽成吧。

对于抽成议题,公共舆论至少存在着两重误读。

第一重,将“抽成上限”误读为“平均抽成”。

近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课题组在多个省市进行了5417份调研,得出的抽成中位数为18.8%,多数司机的月抽成比例集中在18%至20%之间,超过25%的占0.25%,低于10%的司机占0.45%,还有0.059%的司机月抽成为负,即司机实际收入超过了乘客的实际支付。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而根据近日滴滴开放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14%和27%,这之间存在着近1倍的差距,将这两者等同视之岂不是荒腔走板?

“抽成上限”为何与“平均抽成”有如此大的差距?以滴滴为例,滴滴抽成有高有低,也有很多负抽成,抽成是随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情况等条件变化而变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网约车平台采取的动态抽成机制,反映的是平台通过司乘价格和补贴精细化调节供需的结果。抽成比率会因为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例如,司机返程回家的顺路单由于匹配意愿强,抽成比率可能较高;而在供小于求、极端天气下,抽成比率可能降至零甚至负值,平台通过补贴鼓励司机前往这些区域或在天气不佳时提供服务”。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再往下引申下去,就涉及到第二重误读:将“平台抽成”等同于“平台利润”。

在一些人看来,网约车平台是一个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将其视为“撮合即可赚抽成”的轻资产模式,更通俗地说,就是“居中倒个手”。

而实际上,每一笔订单背后可能涉及十余项业务流程与服务保障,平台并非只是“信息撮合方”,而是承担了线上线下综合运营的基础设施角色。抽成不等于利润,平台抽成中的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给司乘,还用于包含了平台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保险与理赔、合规与税费等各项费用,维护服务生态。

平台要从抽成中拿出相当一部分建立补贴池,用于多种场景下的司机和乘客补贴。高峰时段的司机激励、天气不佳时的接单补贴、淡季或“无单”情况下的兜底补贴,以及各类司机福利。这些投入都需要从抽成中支出,而非直接转化为利润。

平台抽成更像一种“预收”,其中相当于部分要通过司乘补贴、司机福利、司机保障计划等方式“返还”给司机。

打个比方,这类似于某种“二次分配”的“先集中再分配”,好处是既确保了司乘双方体验,又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但负面效应是:给平台带来了长期的误解。

2

网约车行业暴利论不实:长期微利与亏损

有些人肯定还是要较真:你说了那么多,但也无法改变网约车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的事实。

很可惜,这只是“抛开事实不谈”的事实。

根据今年3月滴滴公布的年报,2024年全年滴滴实现营收2068亿元,经调整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3.3亿元,净利润12.6亿元。

粗略一算,这经调整利润率只有2%,换算成净利润率只有0.6%,这是哪门子的暴利?

事实上,滴滴2023年利润才首度转正,当年净利润不过5亿。而在2018年至2022年这5年时间里,滴滴分别亏损了150亿、97亿、106亿、493亿、238亿,统共亏损了1084亿元。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有人说了,滴滴一家的数据或许还缺乏代表性,那我们就来点代表性。

今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净亏损为3.3亿元,如祺出行净亏损1.2亿元。2021至2023这3年年,曹操和如祺分别亏损了70亿和20亿。

说到这里,谁还会觉得网约车是个暴利行业吗?放在几年前,恐怕资本市场一些人还认为这是一个巨亏行业吧。

网约车这门生意并不好做,是门脚底沾泥的苦活。

3

司机收入关键:单量与供需

不排除还有人接着杠:网约车不赚钱又怎么样,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这几年不是没怎么涨吗?平台抽成难道不要对此负责任吗?

我们先不急着给答案,有一组数据可以看看。

根据前述的调研报告,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锋巢网

报告里还有一句话: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很多人认为抽成是影响司机收入的主要因素,但事实上,还有两个权重更大的变量:单量与价格。

而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单量和价格并不取决于平台,而取决于市场。

平心而论,这两年的网约车市场并非春意盎然,不仅受制于经济大环境,还被“卷”得七晕八素。

从2023年冬天开始,全国有多地陆续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警示网约车运力已经饱和。

广州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

车越来越多,自然会卷到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网约车司机为什么越来越多?这就是另外一个过于宏大的话题了,我只能说,作为享誉全国的就业蓄水池,网约车默默承受下了这一切。

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G700全球预售正式开启,打造中国豪华越野新坐标
上一篇
从"静态支撑"到"动态追踪支撑":西昊C300二代定义舒适新标准
下一篇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文章
  • 从"静态支撑"到"动态追踪支撑":西昊C300二代定义舒适新标准
  •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 G700全球预售正式开启,打造中国豪华越野新坐标
  • 22万级华系插混王,传祺向往S9乾崑正式上市22.99万起!
  • 3亿IoT设备背后的隐忧:萤石网络2024年营收54亿,付费率连降、隐私投诉成最大掣肘
从"静态支撑"到"动态追踪支撑":西昊C300二代定义舒适新标准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阿里、腾讯的启示:AI正成为互联网玩家们的新引擎
产业深观
上市不是终点:拿到“船票”的奇瑞,如何驶出新能源转型深水区?
科技四少
华为发布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打通迈向智能世界“最后一公里”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科技商业观察者,电商老兵,运营有公众账号:nishu-think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