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形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使用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早在今年的8月份,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将致力于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他认为,当机器人真正具备实用功能时,其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甚至可能实现“免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以及生产的日臻成熟,它的价格还将会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对于身处这样一个行业的玩家们而言,如何把握住这样一个大趋势,率先占据人形机器人平民化、大众化的制高点,无疑将会是一个必然需要着重面对的话题。近日,松延动力,就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
根据松延动力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22日,松延动力正式宣布,将于近期发布全球首款定价在万元以内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该产品以9998元的消费级定价,首次将以往仅见于科研或高端商用级机器人带入大众市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迈入消费级时代。“Bumi小布米”将于“双11”至“双12”期间开启限量预售,用户可以通过松延动力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京东平台下单。
可以说,松延动力通过发布这样一款消费级定价的人形机器人,真正抢占了人形机器人平民化、大众化的先机,并且真正打响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头阵。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松延动力有望打响将人形机器人从“科研级”向“消费级”进化的开山炮。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在于规模化和大众化
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人形机器人之所以会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人形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过程。而欲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需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与大众化。同样地,欲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与大众化,仅仅只是凭借着高昂的价格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欲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需要实现人形机器人从“科研级”向“消费级”的转变。
此番松延动力宣布将会发布低于一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正是向外界传递出人形机器人实现消费级的可能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原先价格高昂的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少数人或者是少数应用场景的专利,而是可以飞入到寻常百姓家。以低廉的价格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和大众化,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创新以及其所带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无一不是从这样一个角度着手。如果我们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看成是规模化和大众化的话,那么,低廉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则是可以达成这样一种目标的较为客观和理性的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通过低廉的价格,人形机器人公司可以实现自身的规模化效益,进而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另外一方面,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它所产生的庞大的数据资源又可以为它的再度进化提供基础条件。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松延动力通过发布这样一款低于万元的消费级的人形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在于规模化和大众化,并且还让我们窥探到了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和大众化的方式和方法。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从宇树机器人在春晚上的惊艳亮相,到机器人马拉松如火如荼地进行,再到机器人拳击赛的鸣锣开赛,我们看到的是,人形机器人开始一步步走入到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还感受到另外一个非常强烈的讯号,这个讯号就是人形机器人开始持续不断地开始进化。
当人形机器人开始不断地进化,一个最为直接的变现,便是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像我们人类,人形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就在10月20日,宇树科技就发布了第四款人形机器人。这款全新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比同身高的H1机器人足足重了23公斤。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人形机器人新增仿生人脸设计,更加贴近真人。
如果说,宇树机器人的进化让我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开始朝着更加像人类的方向的话,那么,松延动力发布的新款万元以下的人形机器人则是让我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开始朝向我们的日常生活拥抱的大方向。纵然如此,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之所以会降低,其实是技术进化和生产制造持续优化的结果,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进化的话,那么,人形机器人是无法实现成本的降低的。
宇树王兴兴曾经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每18个月就会产生革命性突破,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才能保持竞争力。例如,G1人形机器人从2023年初研发到量产仅用一年时间,硬件成本每年下降30%,预计2025年底将进入量产临界点。
纵然如此,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同样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持续进化,特别是随着像松延动力一样的玩家们加入到推动人形机器人平民化的浪潮,它的进化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松延动力推出万元以下的人形机器人,无疑正是切中了人形机器人持续进化的鼓点和律动,从而实现了自身与这个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正在日臻成熟
透过松延动力所发布的这样一款万元以下的人形机器人,我们还应该看到的另外一个讯息在于,我国的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供应链开始逐渐完备与成熟的大趋势。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价格的降低,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产业链、供应链的逐渐成熟,以及由此多形成的价格优势。
早些年,业已风靡各大大厂的大模型,自然是不必说的。随着大模型的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的软件开始不断地成熟与完善。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的出现,真正将曾经被看成是各大玩家们竞争制高点的大模型,带入到了千行百业。当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场景开始介入deepseek,大模型的成本,同样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曾经发布的一份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中国共37家企业上榜。这份报告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分为大脑、身体以及集成三大核心环节,每个环节均有中国企业入榜。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逐步成熟与完善。以广东深圳为例,机器人厂商供应链的本地化率已超六成。仅南山区就集聚了超过200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
可以说,正是有了支撑人形机器人的“软件”和“硬件”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正是有了支撑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日臻成熟与完善,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才会在突破了临界点之后,出现价格下降的情况。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松延动力所发布的万元以下的消费级的人形机器人,正是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供应链开始变得日臻成熟的关键所在。
最后的话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将超200亿美元;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则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化增长,必然是以它的应用场景丰富化以及它的使用人群的平民化为支撑的。当松延动力发布万元以下的人形机器人,我们要看到的是,它打响了人形机器人开始平民化的头阵。以此为开端,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仅仅在为数不多的场景和行业当中应用的存在,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一个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深入到千行百业,深入到寻常百姓家的平民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