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星巴克,产业互联网的样板

星巴克,产业互联网的样板

产业深观
3 小时前其它

 

 

就在昨天,星巴克与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合作的消息引发了诸多的关注。根据星巴克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星巴克方面表示,此次里程碑式的合作,不仅将开启星巴克中国转型与发展的全新篇章,更彰显了星巴克加速拓展中国这一快速增长的全球核心市场的坚定承诺。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并且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不得不说,双方的合作必将带来新的发展,特别是在行业急剧变化的当下,更是如此。

 

事实上,能够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日趋谨慎的当下,星巴克能够受到资本玩家们的追捧,已经是一件非常让人眼羡的事情了。而其能够与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合作,更加彰显了星巴克本身在资本市场上的号召力。对于星巴克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思考,不难看出,它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资本玩家们的追捧,并不仅仅只是在于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8000家门店,而更加在于其对于产业本身的精耕细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星巴克恰恰是产业互联网的样板。

 

产业,是星巴克的核心资产

 

要问星巴克的核心资产究竟是什么,可以说,产业,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之所以会将“产业”看成是星巴克的核心资产,最为根本的一点在于,星巴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个门店,而是在于由这一个个门店所串联起来的上下游的产业。因此,产业才是星巴克核心中的核心。

 

从产业的上游来看,星巴克有强大且完整的供应链系统,无论是咖啡的种植地,还是咖啡的生产、加工的工厂,乃至是咖啡的运输、储存,其实星巴克早已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的体系。可以说,星巴克的前端是面向消费者的一家家门店,而这些门店的后端则是生产与这些门店所承载着的产品的田间地头。

 

从产业的下游来看,星巴克有规模庞大且多样的门店。这些门店不仅串联起来了万千的消费者,更加满足了这些消费者对于第三空间的需求。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星巴克的一端是数量众多的门店,而另外一端则是海量的消费者。

 

除了产业的上下游之外,星巴克本身同样也拥有着“产业”这样一个核心资产。一个又一个的装修风格不同的门店,一个又一个的规模不同的门店,其实都是星巴克这个品牌本身所承载着的核心资产。

 

因此,星巴克并不仅仅只是我们所看到的咖啡门店,而是深入到了产业的细枝末节,并且真正与产业深度融合在一起的存在。当产业成为了星巴克的核心,并且星巴克持续不断地给产业带来新增长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星巴克其实正在践行着产业互联网的内在运行逻辑,不断地将产业互联网进行落地,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产业互联网的运行体系。

 

产业升级,是星巴克的前行动能

 

星巴克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追捧,除了本身它业已建立起来的与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深度联系之外,它的另外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它被产业带来的由内而外的升级。而这,恰恰符合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最为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印象当中的咖啡,仅仅只是一个售卖咖啡和饮品的场所。但是,星巴克却对这样一个场所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定义,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第三空间”。星巴克通过将咖啡饮品的售卖地转变成为人们生活、社交的“第三空间”,对于咖啡店这样一个产业本身进行了一次升级。通过这样一种升级,星巴克获得了前行的动能,不断地将自身的门店得以扩充和延伸。

 

除了对于咖啡店进行升级之外,星巴克还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了升级,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无论是星巴克推出的无糖系列,还是星巴克推出的早餐系列,乃至是星巴克与不同的外卖平台之间的合作,其实都是星巴克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具体体现。

 

可以说,星巴克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正是这样一种转型和升级,星巴克才得以不断地前行,才得以不断地在市场上获得如此多的追捧和青睐。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它同样将产业的升级看成是自身的前行动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星巴克所推行的产业升级与产业互联网所谋划的产业升级,恰恰是不谋而合。正是因为如此,透过星巴克,我们更加可以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力点和方向。

 

数实融合,是星巴克的现实体现

 

当我们谈及产业互联网的时候,特别是当产业互联网开始越来越多的落地的时候,有一个特征会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这样一个特征,其实就是数实融合,虚实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实融合、虚实结合,是产业互联网的最为根本的特征和内涵。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实现数实融合、虚实结合,无疑是一个最为确定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去观察星巴克的时候,便会发现,星巴克其实正是数实融合、虚实结合的忠实实践者。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数实融合,虚实结合的现实样本。星巴克的品牌价值、文化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资产”,而通过它与星巴克的现实门店的结合,最终实现了虚拟与实体的深度结合,通过这样一种结合,星巴克成为了一个虚拟与实体的完美的结合体。

 

星巴克的品牌价值与实体门店的结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除此之外,星巴克在数实融合、虚实结合上的另外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它对于上游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下游的门店所进行的数字化的改造和升级。依托星巴克创新科技中心(SITC),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消费特征,快速推出新品如“每日黑咖”“每日奶咖”等,缩短研发周期,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除此之外,SITC正在重塑咖啡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千人千面的顾客体验,到释放注意力的伙伴赋能;从AI、大数据技术贯穿的产品创新全生命周期,到供应链预测与门店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IoT与节能减碳方案驱动的可持续运营,SITC作为一个高于传统IT职能的数智化中枢,承担着把前端顾客体验、伙伴赋能与后台运营打通的使命。

 

可以说,这是星巴克在探索数实结合、虚实结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星巴克不再是一个仅仅只有实体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且能够为彼此深度赋能的存在。而这,恰恰是产业互联网所要落地和实践的。

 

星巴克之所以会在资本市场受到如此多的追捧,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而更加因为它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最为现实的实践者。认识到星巴克的这样一种特征,并且将其与时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产业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我们或许才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与思考。以星巴克为样板去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或许才能少走弯路,才能真正找到产业互联网的新财富机会。‌

享道出行:带病流血上市,豪赌Robotaxi
上一篇
代工之殇与资本退潮:Babycare要在存量市场杀出条血路
下一篇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文章
  • 传统医院纷纷下场,医美行业迎来“巨变”
  • 稳增长只是表象?苏农银行打响红海突围战
  • AI新浪潮下,产业互联网正打开新机会
  • 短剧成双十一营销新战场,快手与京东以《十二天》有效打样
  • 事关下一代的儿童绘本,到底需不需要AI创作?
稳增长只是表象?苏农银行打响红海突围战
刘旷
AI新浪潮下,产业互联网正打开新机会
产业深观
短剧成双十一营销新战场,快手与京东以《十二天》有效打样
读娱
代工之殇与资本退潮:Babycare要在存量市场杀出条血路
刘旷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产业深观
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辉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