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行业 ›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

消费最前线
2 小时前行业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锋巢网

文丨若山

出品丨消费最前线

最近小小一枚吊牌竟然成为比飘忽不定的尺码更让人吐槽的“单品”,它并不是单纯的品牌标识,也不是功能装饰。所有匪夷所思的设计只为了让消费者无法在剪掉它之前无法穿出门。而这一切都源自女装电商那足以摧毁任何常规的零售生意的退货率。

商家之所以费尽心机将一块巨大、显眼、印着醒目提示的塑料吊牌用一道极难复原的锁扣,牢牢固定在女装的袖口或裙摆上。只是为了续命的自卫反击,其背后是中国女装电商近乎公开的秘密。

这套薄利多销电商打法,在“买五退四”面前正在彻底失效。这个小吊牌,如同一道尖锐的切口,划开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三方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下,那张早已被过度拉扯、濒临撕裂的利益网。

规则的“溺爱”成为高退货率的温床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锋巢网

商家今天的“极限操作”,其实是被平台“规则”一步步逼出来的。在电商拓荒时代“七天无理由退货”是为解决线上购物“摸不着”的缺陷,从而建立信任的“基石”。一经推出便成了平台的“服务护城河”。

但在平台间“内卷”式争夺用户的过程中,这条河开始泛滥。平台为了数据上的“用户体验”将退货门槛一降再降,流程一再简化。原本7天的“查验期”被妖魔化,彻底变成了“免费试用期”,而“运费险”的出现更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开始平台发放补贴鼓励商家赠送,但随后将其变为搜索权重甚至是大促的“强制门票”。这个几毛钱的保险工具,可以说是成为平台“促成交”的利器。当“七天无理由”叠加上“免费运费险”,一个“零成本试穿”的完美闭环就此诞生。

消费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全色入”“全码拍”随后再挨个退、平台获得了GMV和活跃度、保险公司靠精算“旱涝保收”,唯有商家,在支付了发货运费与高额保费之后,独自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退货包裹。

根据36氪研究院与网经社发布的行业白皮书,2023年女装类目在综合电商平台的退货率普遍达到50%~60%,而在直播电商场景中,这一数字更是飙升至70%-80%。部分商家在“双11”等大促期间的退货率甚至突破90%,意味着每售出十件商品便有九件被退回。

这一趋势并非短期波动,而是呈现出系统性恶化的特征。有商家反映,短短数年间退货率已从30%-40%的“可控区间”攀升至当前的“失控状态”。

而巨型吊牌的本质是一场抢夺定义权的法律战和心理战。它的核心武器,不是吊牌,而是对“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的极限解读。法规说,消费者退回的商品应当“完好”。问题是,“完好”这两个字弹性实在太大了。

一件衣服,穿上身拍三张照片,再原样叠好,算“完好”吗?一件礼服,参加一场晚宴,吊牌没剪,算“完好”吗?在这片谁也说不清的模糊地带,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始终没能达成共识,而这里恰恰成了“恶意退货”的温床。

所以巨型吊牌就是商家试图用物理手段强行划下这条红线。它的设计逻辑透着一股“决绝”,体积必须巨大显眼,让任何外套或围巾都遮不住,杜绝“带牌穿着”的可能,位置也必须刁钻,固定在袖口、前襟这类不拆除就没法忍受的地方,而锁扣必须一次性一剪就断,无法复原。

商家试图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那就是吊牌未拆才是商品完好,欢迎退货。吊牌一断,无论任何理由,都等于商品已被使用,不再“完好”,影响二次销售,商家有权拒退。商家心里清楚,这场博弈针对的并非所有客户,而是那些“恶意退货”的“白嫖党”。

这群人的核心诉求不是“拥有”商品,而是“使用”商品。为了一场面试、一次旅行、一场聚会,甚至只为发几张社交媒体的“OOTD”,下单时就已决定用完即退。巨型吊牌的打击目标就是这群人。

商家试图通过这种极限操作来拉高他们的“使用成本”。但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会“误伤”大多数正常消费者。毕竟,平台的“运费险”全包,消费者养成了“选择困难就全买下”的习惯,一次性拍五件,留一件,退四件。

对于这些正常客户而言这个吊牌传递出一种“不被信任感”,严重破坏了购物体验。她们可能只是在室内试穿比对,却可能因为吊牌的损坏而陷入“退货无门”的境地。但是商家赌的是,“恶意退货”带来的损失,会大过“得罪”正常客人所丢掉的生意。

高退货率在“榨干”商家利润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锋巢网

对女装电商而言高达50%以上的退货率绝不只是销售额的减少,而是对整个商业模式的系统性摧毁。在包邮和“运费险”已成标配的背景下,正向物流成本已吃掉部分利润。一旦退货,运费险保费或商家支付的8-15元退货运费会紧随其后让利润消失殆尽。

更何况商品退回仓库,并不能立刻上架,它得走一个完整的逆向处理流程。专职的仓储人员必须开包、质检、鉴别。这个质检环节,充满了荒诞的细节。有商家说,他们必须当侦探,检查衣服上有没有香水味、火锅味、口红印、粉底渍,甚至细微的穿着褶皱。

一旦“中招”这件商品便彻底报废。即便是未被穿过的退货也必须经历清洁、高温熨烫、消毒、更换全新的吊牌和包装袋。这一整套人工+物料的再处理成本,又是5-10元的额外支出,商家甚至可能净亏15至25元。

所以对于一件售价仅79元、利润空间本就只有20元的快时尚T恤而言,一笔良性退货,就足以让利润清零。而一笔“恶意退货”,则意味着本金、利润加逆向成本的三重损失更何况女装生意,尤其是快时尚,挣的就是时间的钱。

一件衣服的黄金销售周期可能就短短30天。一件夏装,在6月被A客户买走,在仓库、快递、A客户家中“旅行”7天后被退回。再花3天回到仓库,2天完成质检和再处理。当它在6月中下旬重新上架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爆款的峰值。

一件正价商品就这样沦为了折扣商品。如果这件衣服在换季关键期才被退回,那它将直接成为死库存除了在季末清仓大甩卖中以骨折价处理,别无他途。这意味着退货仓库里堆的不是资产,全是负债。

谁在纵容高退货率?

而“巨型吊牌”的爆发性出现,与其说是在“声讨”某一个“试穿党”,不如说是在“控诉”整个“高退货率”的“系统性成因”。在这场闹剧里,商家看似在和“消费者”斗,其实真正的“对手”是“平台规则”,以及这套规则所养出来的“市场环境”。

电商平台尤其是“算法型”平台的核心利益,是“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和“GMV”。为了在这场“流量竞赛”中打赢,平台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提供“极致的买家体验”。而这些“优待服务”在“拉新”和“促活”上,功不可没。

平台通过制定规则,巧妙地把“极致体验”的“成本”给“外部化”了。也就是全甩给了商家。平台享受了“用户满意度”和“GMV”的“红利”,而商家则承担了“逆向成本”和“库存折损”的“代价”。

在“买家绝对优先”的裁决机制下,商家在与买家的“退货纠纷”中,几乎没有“胜算”。所以“冲动消费”模式叠加“便捷退货”真是“天作之合”。消费者在直播间“激情下单”,收到货“冷静”下来后,又“无痛”退货。

即使绝大部分消费者并非“恶意”,但他们也在“理性”地甚至无意识地适应平台这套“激励”。当退货的“成本”降至零时,“公地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商家把所有怨气都撒向“白嫖党”,这情有可原,但也掩盖了行业更深的“原罪”——“图文不符”。巨型吊牌防得住“拍照党”,却防不住因“失望”而退货的普通人。在快时尚领域,“图文不符”才是高退货率的第一元凶。

商家们早已深谙“视觉营销”之道,重金聘请模特,在专业灯光和“登峰造极”的后期修图下,图片里的衣服色泽饱满、面料挺括。而消费者收到的实物,可能是色差严重、材质低劣、版型走样的“灾难”。

这种“高预期”到“高失望”的落差,才是“合理退货”的主力。商家用“防贼”的吊牌去“惩罚”这些本就失望的客户,无疑是火上浇油。

在这场混战中,平台似乎“隐身”了。但平台才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本该是“调停者”。平台享受了“运费险”带来的流量红利,却将成本甩给商家;当商家用吊牌反击,平台又反过来处罚商家“破坏体验”。

事实上,平台手握数据和算法,完全有能力用比吊牌更精细的“隐形之手”来治理乱象。说到底巨型吊牌是“流量思维”的产物,先骗进来,再防止损失。而“续命”的真正解药是“品牌思维”,核心是如何让消费者“不想退”,而不是“不能退”。

这意味着商家必须在产品上做重投入。用视频展示面料细节、用不同身材的素人模特试穿、拥抱虚拟试穿技术。放弃对公域流量的盲目追逐,用好产品和服务建立私域信任。吊牌或许能为濒死的利润“续上一口气”,但只有“产品”和“信任”,才能真正“续命”。

消费最前线,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不止汽车,日系品牌也在迎来“全线溃败”
上一篇
“无忧之夜”后对话雷彬艺:一场关于“健康减重”的真心话
下一篇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文章
  • “无忧之夜”后对话雷彬艺:一场关于“健康减重”的真心话
  • 退货阴影之下,“巨型吊牌”能否为女装电商续命?
  • 不止汽车,日系品牌也在迎来“全线溃败”
  • 浙商银行新帅上任:能否打破罚单魔咒,重夺浙系一哥宝座?
  • 为什么说AI是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答案”?
不止汽车,日系品牌也在迎来“全线溃败”
道总有理
市场份额罗生门,要怪全景相机的赛道有点小?
消费最前线
如今的特斯拉,只能靠万亿薪酬“讨好”马斯克
道总有理
连小红书都想给这届年轻人找个班上?
道总有理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消费最前线
聚焦新商业,助力新消费,感知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