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行业 ›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

懂懂笔记
7 年前行业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锋巢网

这周末去看复联3啊?

没问题,我先看看影评。

当复联3疯狂在朋友圈刷屏,身边的好友相邀去刷灭霸,作为一个曾经的“豆瓣er”,下意识地点开了豆瓣影评。此时我才发现,上一次登录豆瓣也是因为《头号玩家》的上映,而这两年似乎除了看影评之外,自己几乎很少上豆瓣了。

豆瓣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锋巢网

在如今浮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可以算的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2005年创立至今的豆瓣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这期间,微博、知乎乃至微信这样的后来产品都成功抓住机会成为爆款,但豆瓣依旧还是那个样子:文艺、低调。低调到几乎没有媒体愿意去报道它,因为它太小众。

或许,豆瓣的文青们并不会在意这个,但是站在一个商业公司的角度上来看,这无疑是它衰败的具体表现。

公开资料显示,豆瓣最近的一轮融资是在2011年完成的5000万美元C轮。至此之后,豆瓣就一直保持着自己与世无争的状态,不声不响的存在着。而它沉默的这7年正是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但外界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和豆瓣无关,我们唯一能看到关于它的消息似乎只限于某某热门电影上映之后获得了多少多少的豆瓣评分。它完美的错过了这个移动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再没有获得新一轮投资,就这么一直“丧”着。

根据alexa的数据显示,目前豆瓣的UV不足200万,同时整个网站的排名也在不断走低。在这个信息流爆炸的时代,200万的UV跟那些主流网站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UV相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锋巢网

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7年的时间,豆瓣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它做了,而且做了很多,其中包括推出独立的豆瓣APP、连续数次大的版本更迭、拍摄自己的第一支商业广告、进军图书出版和影视行业、进军知识付费。但这一系列的商业化努力似乎都没取得太多成效,豆瓣在外界眼中依然还是那个小众、文艺的豆瓣。

有人说豆瓣的这一系列失败是因为它没有了生命力,这样说未免有些有失偏颇,毕竟尽管此前的数次尝试都未能成功,但是它仍然没有放弃。不过,就现在而言,我们依然看不到豆瓣光明的未来,因为它始终没有走出自己的那个圈子来拥抱新的世界。

“反”移动互联网的存在

作为一个曾经的豆瓣er,注册豆瓣的前几年我还是非常活跃的,看影评、书评,也会自己写影评,在站内分享自己的状态。或许那几年也是自己最感性的年纪,喜欢文青的那种调调,幻想着自己也是那一类人,算是一个伪文青吧。不愿意去迎合大众,在思想和表达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同时又渴望有同类可以交流和关注。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时间段使得自己非常喜欢豆瓣的调性,简单、干净。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像之前那样刷豆瓣了,渐渐变成偶尔上一次,再到后来几乎不再登录豆瓣,只是在看电影之前和之后习惯性的看看影评,其他的时间豆瓣几乎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锋巢网

作为一个2005年就存在的老一代社区网站,豆瓣的社交模式其实完全可以演变成现阶段任何一款爆款的社交或者信息分发平台,但是它都没有。或许一开始是充满理想主义的阿北不愿意那么世俗,以至于到后来想转变已经为时已晚。

不变的豆瓣,是否还能留下老用户的心?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今天的豆瓣和十年前的豆瓣,其实并不会发现太多的区别,整体的调性还是那样文艺,清高,不妥协,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恐怕就是近几年不断涌进影评区的水军了吧。豆瓣发迹于它文艺、清高的调性,但也正是这股调性限制了它的发展。

文青们是苛刻的,他们不喜欢看到太多杂乱的东西,所以豆瓣尊重每一位用户的选择,用户在注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签,随后豆瓣就会按照你选定的标签为你推送,绝不会有多余的东西。这让用户们能够充分的接触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机制也将用户直接圈在了他们自己划下的圈子里。

不同圈子的用户被分割在不同的圈子里,造成了各个圈子用户之间的隔绝,大家各玩各的,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对于本就清高的文青来说其实不是坏事,因为他们本就不愿意接触太多自己不熟悉、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对于豆瓣本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相对的独立造成了信息的隔绝,与现阶段各种信息流爆炸的主流市场相比,豆瓣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异类,甚至说它是“反”移动互联网的物种都不过分。

文青们不喜欢铜臭

因为复联3 我又点开了豆瓣影评-锋巢网

豆瓣始终是一个商业网站,既然是商业网站就得赚钱,不可能永远靠爱发电。

社区类网站最主要的就是留住用户,特别是那些高质量的用户。但是,在这个信息流爆炸的时代,高质量的用户是每一家网站都在抢夺的对象,就像此前悟空问答砸钱抢知乎大V一样。豆瓣的文青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在社区中发表长篇大论,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关注和掌声,而相对封闭和小众的豆瓣显然无法给他们这些。

知名作家安东尼、千万粉丝公众号大V咪蒙甚至现在的科技圈“相声第一人”罗永浩都曾活跃在豆瓣。除了罗永浩比较特殊之外,其他人都是在更换平台之后才迎来自己的大爆发。并不是他们之前在豆瓣写的不够好,而是知道的人太少。

现在的自媒体人做硬广或者写软文是一个行业共识,大家并不会说什么。但是豆瓣的文青们并不能接受,清高的文青们并不希望自己关注的人和这片社区过多的染上他们认为的铜臭味。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豆瓣商业化转型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户不认同,别说商业化的文章变多,就连广告多了用户们都会抗议。

对于那些优质作者和大V而言,换一个平台就能赚大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V们离去也就自然成了不可避免的事。而这部分人是真正创造内容的最核心用户,社区内容质量的保证,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整个平台或者社区的真正价值所在。

豆瓣尊重用户,为用户提供他们最想要的东西,但也正是这种文青的骄傲和倔强,让豆瓣注定小众。豆瓣或许能够一直存在下去,因为不管哪个时代,文青永远都有,他们永远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曾经的伪文青、豆瓣er,还是祝豆瓣好运,小众但坚强的活着。也希望豆瓣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变现方向,不能一味地“靠爱发电”。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豪赌丹东的不止炒房客 还有“华东系”二手手机商家
上一篇
抓住自由出境游这一波浪潮 途牛全面布局让旅游更简单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2025 年 7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6 月    
近期文章
  • 剧粉做“提案”,品牌变“活人” |《书卷一梦》的营销新解
  • 每一次卖爆的背后都是一场专业的营销
  • 7万亿服务零售市场,未来十年最大的内需增量
  • “流量场”进化“价值场”:抖音+汽水音乐构建“人歌共生”新生态
  • 618战况揭晓,TCL又是最大赢家?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道总有理
燕观耘:华为“煤老板”VS小米“穷粉”?科技圈的标签暴力何时休
科技四少
潮玩疯狂,但游戏公司做不了“泡泡玛特”
道总有理
多年以后,互联网中厂开始重新“找爸爸”
道总有理
  • 0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懂懂笔记
冷眼旁观,麻辣点评,深入分析,帮助你用新的视角了解快速变化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