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

科技四少
7 小时前其它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当提及美团,公众的脑海中浮现的或许仍是那个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黄色身影——一个庞大的外卖帝国。然而,这种认知早已落后于现实。如今的美团,已悄然超越“外卖平台”的单一标签,正凭借其坚定不移的“零售+科技”战略,精心编织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生活场景的巨大商业网络。它不再仅仅满足于“帮大家吃得更好”,而是致力于“生活更好”的宏大叙事,成为中国互联网下半场格局中一个体量庞大、影响力深远且无法被忽视的核心变量。

美团那看似无所不包的业务版图,其内部的协同效应究竟是如何运转,并创造出惊人增长的?当外卖、闪购、到店、酒旅、网约车、共享单车乃至无人配送被整合进一个超级App时,它对行业竞争、消费者选择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构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更进一步,当美团的业务触角不断延伸,一次次与其他互联网巨头发生碰撞,其发展路径是否正在“长成”另一个阿里的样子?

从高频到全域,奠定协同基石

任何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其坚实的业务基石。对于美团而言,其庞大生态系统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两大核心引擎的稳固地基之上。这两大引擎——餐饮外卖与到店酒旅,如同人体的“任督二脉”,一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气血”(流量与基础设施),另一个则积蓄了深厚的“内力”(利润与现金流),共同为美团从高频餐饮服务向全域本地生活扩张的宏伟蓝图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餐饮外卖是美团故事的起点,也是其整个商业生态的逻辑原点。作为一项满足人类最基本、最高频需求的业务,外卖服务天然具备强大的用户粘性和流量聚集效应。正是通过这项业务,美团成功地将数以亿计的用户和数以百万计的商户连接在自己的平台上,构建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双边市场。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的即时配送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年即时配送订单数达到177亿单,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增长了24%,达到了惊人的219亿笔。2024年第一季度,平台即时配送订单数同比增长28%至54.6亿单,而到了第二季度,即时配送订单数也达到了62亿单。

可以说,餐饮外卖业务为美团的帝国版图画下了第一笔,也是最浓重的一笔。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流量入口、数据源头和履约基石,其战略价值远远超出了业务本身的营收贡献。

到店与酒旅,利润的压舱石

如果说餐饮外卖是美团获取用户和构建基础设施的“先锋军”,那么到店与酒旅业务则是为其提供持续“弹药”的“后勤部”。与外卖业务相比,到店餐饮、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具有显著更高的毛利率。这些业务构成了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另一大支柱,也是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财报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点。2022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实现经营溢利295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021年的13.8%提高至18.4%。进入2023年,该分部继续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营收增长28.7%至2069亿元,经营溢利更是同比增长31.2%,达到387亿元,经营利润率稳定在18.7%。到了2024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利润攀升至524亿,利润率高达20.9%。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这数百亿的年经营利润,构成了美团的“利润压舱石”。它为美团带来了稳健的现金流,使其有充足的“弹药”去投入到新业务的探索(如美团优选、小象超市)和前沿科技的研发(如无人配送、人工智能)中。这种“以战养战”的模式,让美团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进行长周期的投入和布局。

更重要的是,到店业务与外卖业务之间存在天然的协同效应。对于用户而言,一个App可以同时满足“到家”和“到店”两种核心本地消费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对于商户而言,美团可以提供一套整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从线上引流、外卖履约到店内核销、会员管理的全链路。这种互补性,使得美团能够更深度地绑定用户和商户,构筑起比单一业务平台更高的竞争壁垒。

打通“任督二脉”的增长秘诀

如果说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是美团稳固的基石,那么其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能将不同业务板块的势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强化、不断加速的“协同飞轮”。这正是用户所感受到的“不寒而栗”的根源。美团通过精妙的战略设计和组织保障,成功打通了业务间的“任督二脉”,让流量、用户、数据和履约能力在生态系统内部高效流转,创造出“1+1>2”的指数级增长效应。这一增长秘诀,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时零售的爆发、会员体系的整合以及组织架构的协同。

美团闪购的崛起,是其协同飞轮效应最完美的体现。它清晰地展示了美团如何利用核心业务的优势,对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市场进行“降维打击”。其背后的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

“即时零售的本质是‘本地供给+即时配送’对传统电商的降维打击。” —— 开源证券行业周报

美团闪购的成功,正是建立在这两大核心能力之上。首先,它无缝复用了外卖业务培养起来的用户心智。对于习惯了在美团上点餐、享受“30分钟送达”服务的用户而言,将购买的商品从一份麻辣烫换成一部手机、一束鲜花或一盒感冒药,心理转换成本极低。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闪购业务直接复用了美团耗费巨资建立的即时配送网络。这张网络的存在,让美团无需像传统电商那样从零开始构建仓储物流体系,便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将服务从“送餐”延伸至“送万物”。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数据雄辩地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成功。2023年,美团闪购业务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远超外卖业务24%的增速。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闪购订单量增速更是高达65%,日均订单量达到840万单。品类上,早已突破了传统商超的范畴,覆盖了3C数码、家用电器、美妆个护等高价值商品,真正实现了“30分钟万物到家”的承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闪购的累计交易用户数已突破5亿大关,成为驱动美团增长的强劲“第二曲线”。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为了支撑闪购业务的快速发展,美团还推出了创新的“闪电仓”模式。这是一种前置仓模式,专注于线上订单,不设线下门店。截至2024年底,闪电仓数量已突破3万个,并计划在2027年前提升至10万座。这种轻资产、高周转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本地的商品供给,成为闪购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采取了清晰的双轮驱动战略。除了平台模式的“美团闪购”,还有自营模式的“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小象超市定位为“线上超市”,主打生鲜和全品类日用百货,通过自建前置仓和自有品牌,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商品。这一布局与近年来战略性收缩、退出部分亏损区域的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清晰地表明,美团正将资源和战略重心,向与核心业务协同性更强、护城河更深、盈利前景更明确的即时零售领域倾斜。

1、“神会员”体系的整合价值

如果说闪购是业务层面的协同,那么“神会员”体系的升级,则是用户层面的深度整合。美团敏锐地意识到,当业务版图扩张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会员体系来打破业务壁垒,提升整个生态的用户粘性和价值。2024年初,美团内部启动了被视为“S级”战略项目的会员体系重构,由原外卖事业部核心成员周默调任平台后主导推进。

升级后的“美团会员”体系,其核心变化在于将原本主要用于外卖的“神券”升级为全平台通用的权益。这意味着,用户购买会员后获得的优惠券,不再局限于外卖,而是可以在到店餐饮、酒店旅游、休闲娱乐、闪购购物等多个核心生活场景中通用。

根据业绩会披露,“神会员”计划的订单占比持续上升,已超过核心本地商业总订单量的40%,并且有超过70%的到店酒旅商家参与了该计划。这表明,“神会员”体系正有效地将美团的各个业务板块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价值共同体。

2、为协同而生的变革

战略的落地离不开组织架构的支撑。为了最大化协同效应,美团在2024年初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将原先独立的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以及基础研发平台等核心板块进行整合,统一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并由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统一负责。这次调整并非简单的部门合并,而是从根本上打破了内部的业务墙和数据墙。

这一系列“为协同而生”的变革,确保了美团的增长飞轮能够顺畅转动。从即时零售的业务延伸,到会员体系的用户整合,再到组织架构的底层保障,美团通过系统性的战略设计,将其在单一领域的优势,成功转化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联动势能,构筑起一道令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协同壁垒。

3、构筑未来的基础设施

在美团的战略蓝图中,“零售”定义了其商业版图的广度,而“科技”则决定了其护城河的深度。CEO王兴很早就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观点,认为增长将由AI、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驱动。因此,美团的终局构想,并不仅仅是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的“超级平台”,而是要通过对前沿科技的持续投入,构筑起未来城市运行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用户所提及的“无人配送”和AI布局,正是这一宏大构想的关键落子,其目标是重塑成本结构、定义服务边界,并最终建立起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长期技术壁垒。

美团自2016年起便开始探索自动配送服务,经过多年研发和迭代,已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其自动配送车累计完成的商业订单数量已近500万单,在部分试点区域(如北京顺义)的自动驾驶里程占比高达99%。其新一代无人配送车“魔袋20”,载重达150kg,具备全天候运营能力。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在低空物流领域,美团无人机的商业化落地同样迅速。通过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坚定投入,如果这一技术能成功商业化美团零售帝国构筑一条深不可测的技术护城河。这不仅关乎配送效率,更关乎其未来商业模式的根本性重塑。

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

美团的崛起,如同一股强大的地质力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板块构造。其无边界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巨头发生激烈碰撞,重塑了原有的竞争格局。我们会渐渐发现“美团逐渐长成阿里的样子”,结合美团的发展趋势不得不说美团正在“异化”。美团的成长史,既是一部本地生活领域的征战史,也是一部与抖音、阿里等巨头在不同战场上“殊途同归”的镜像史。

1、与抖音的错位攻防

近年来,对美团构成最直接挑战的,无疑是携巨大流量入局本地生活的抖音。这场“流量与铁军”的对决,深刻地影响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格局。

2023年,双方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抖音凭借低价团购和流量优势,实现了GMV高达256%的同比增长,给美团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竞争,美团采取了积极的反击策略,包括推出直播、加大用户补贴和商家返佣等。这场激烈的补贴战,虽然稳住了市场份额(据测算,美团与抖音的核销后GTV比例稳定在7:3左右),但也对美团的利润率造成了显著冲击。其到店酒旅业务的运营利润率(OPM)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48%一度下跌至第四季度的29%。

然而,进入2024年,这场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双方都意识到,无休止的烧钱补贴不可持续,竞争的重点开始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向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和盈利能力(ROI驱动)。抖音开始更注重广告变现和核销率,而美团的利润率也开始触底回升。

2、美团与阿里的镜像之路

美团与阿里的关系,则更为复杂和深刻。它们就像从不同方向登山的两位攀登者,最终却可能在同一个山顶相遇。它们的路径呈现出一种有趣的“镜像”关系:

1、阿里:从远场到近场。阿里巴巴的核心是远场电商(淘宝、天猫),其向本地生活的扩张,是一种从“物”到“服务”、从“全国性”到“区域性”的延伸。为此,阿里曾大力推行“新零售”战略,并整合饿了么、高德、飞猪等业务,试图构建一个覆盖全场景的商业帝国。

2、美团:从近场到远场。美团的起点是近场零售与服务(外卖、到店),其扩张路径则是从“服务”到“万物”、从“区域性”到“全品类”的延伸。通过美团闪购等业务,美团正在将其实时履约能力应用到更广泛的实物商品零售领域。

然而,在2024-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两家公司的战略姿态却出现了明显的分野。在经历了“1+6+N”的组织变革后,阿里巴巴正进入一个战略收缩和聚焦的阶段。为了“重振电商”主业,阿里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如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商业,告别曾寄予厚望的“新零售”战略,转而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的电商和云业务。其本地生活业务(饿了么、高德)虽然仍在努力减亏,但在集团内的战略地位似乎有所调整,更强调与核心电商业务的协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团正处于一个强势整合与扩张的周期。无论是组织架构的调整、会员体系的打通,还是对即时零售和前沿科技的坚定投入,都显示出其构建生态闭环、强化业务协同的强烈意图。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美团,其业务版图和战略雄心,确实越来越像几年前那个处于扩张顶峰时期的阿里。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锋巢网

这种“殊途同归”的现象,或许揭示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规律:当平台在一个高频领域建立起足够的用户和基础设施优势后,其必然会向关联领域扩张,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满足用户多维度、全场景需求的“超级App”和闭环生态系统。美团的成长路径,正是这一规律的又一次生动演绎。

垄断阴影与监管博弈

在美团高速扩张、构建全域商业帝国的宏伟叙事背后,始终悬浮着一柄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反垄断监管。这正是用户最深切忧虑的来源。当一个平台的力量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开始掌控本地生活的“水、电、煤”时,其对市场公平竞争、商户和消费者利益的潜在威胁,必然会引来监管的密切关注。美团与监管的博弈,是其发展故事中一条至关重要、贯穿始终的暗线。

历史的教训最为深刻。202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了强监管时代。当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举报,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经过数月调查,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10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美团自2018年以来,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并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等多种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美团被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共计34.42亿元。同时,监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且需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这次处罚,是继阿里巴巴之后,平台经济领域又一起标志性的反垄断案件。它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已经进入常态化、精细化阶段,任何平台都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对于美团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沉重的财务打击,更是一次深刻的合规警示,迫使其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行为和竞争策略。

按照处罚决定,美团为期三年的整改期理应在2024年底进入尾声。然而,最新的信息显示,这柄监管之剑并未被收回。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监管部门仍在“深入评估美团整改进展,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另有外媒报道称,监管机构已延长了对美团的“整改期”,且未给出明确的结束时间表。

这柄悬而未决的剑,成为了制约美团无序扩张的最有效“枷锁”。它迫使美团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时刻平衡其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其可能形成绝对垄断的担忧。

在机遇与枷锁间奔跑的巨兽

展望未来,美团坚定的“零售+科技”战略,为其构筑了深厚的长期壁垒。在“零售”端,它从高频的外卖服务出发,借助即时配送这一核心基础设施,向“万物到家”的全品类零售高歌猛进,展现出重塑零售业态的巨大潜力。在“科技”端,它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无人配送和人工智能,不仅是为了提升当下的运营效率,更是为了从根本上重塑未来的成本结构和商业智能,为其庞大的帝国构筑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然而,机遇的光芒之下,挑战的阴影也如影随形。美团的无边界扩张,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在不同战线上交火,从本地生活的抖音,到电商领域的阿里,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其日益增长的市场力量和庞大的生态系统,使其时刻处于监管的聚光灯之下。那柄名为“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因三年整改期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化为一种常态化的监督与威慑,成为套在它身上的无形“枷锁”。

因此,美团未来的发展,将是一场在追逐巨大增长机遇与应对激烈竞争、严厉监管“枷锁”之间的持续动态博弈。它无法停下扩张的脚步,因为停滞意味着在残酷的互联网竞争中被超越;但它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肆意狂奔,因为合规与社会责任已成为其必须背负的前行条件。

可以预见,未来的美团将继续深化其生态协同和技术投入,但其扩张的步伐和商业策略会变得更加审慎和精细。它会更注重有质量的增长,而非不计成本的市场份额;会更强调与生态伙伴的共赢,而非单一的平台利益最大化。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远未尘埃落定,美团这个“庞然大物”的最终形态,将不再仅仅由其自身的战略和执行力决定,而是在市场、科技与监管这三股强大力量的共同塑造下,不断演化和定义。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县城手机店,消失于街头
上一篇
二季度41个参加天猫“千星计划”的中腰部品牌 首次成交破千万
下一篇
2025 年 7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6 月    
近期文章
  • “硬刚”宁德时代,被控挖人又侵权,海辰储能变局VS危局? 
  • 二季度41个参加天猫“千星计划”的中腰部品牌 首次成交破千万
  • 燕观耘:当美团“长成”阿里的样子
  • 县城手机店,消失于街头
  • 外卖、稳定币、机器人三箭齐发,刘强东再造一个“新京东”
“硬刚”宁德时代,被控挖人又侵权,海辰储能变局VS危局? 
财经故事会
二季度41个参加天猫“千星计划”的中腰部品牌 首次成交破千万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外卖、稳定币、机器人三箭齐发,刘强东再造一个“新京东”
产业深观
知乎2025人文季启动,面向全网发起“城市微观纪实创作计划”
科技四少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科技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