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

科技四少
5 小时前其它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说实话,‘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 近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上的这番感慨,生动地描绘了公司在2021年开启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豪赌。这不仅是一场对资金、资源与执行力的极限考验,更是一次对小米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未来的深刻定位。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在智能手机市场日益饱和、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小米为何敢于同时踏入汽车制造和高端芯片研发这两个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的“无人区”?这两条看似独立的战线,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从手机到汽车,小米的跨界与破局

作为雷军口中的“大儿子”,小米汽车承载了公司突破增长天花板、构建完整生态的厚望。

为什么要造车?小米造车的决策,其一是外部压力、内部逻辑和创始人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年初,小米遭遇了美国将其列入相关清单的危机,尽管后续限制被解除,但这一事件无疑成为催化剂,促使小米深刻反思产业链的韧性,并寻求超越智能手机的全新、更具战略纵深的增长曲线 。地缘政治的动荡,让科技企业意识到掌握核心环节、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性。

内部逻辑方面,智能电动汽车被普遍视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对于已拥有全球最大消费级IoT平台的小米而言,汽车是其战略从“手机 × AIoT”向“人车家全生态”升级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汽车作为连接个人、家庭与社会的核心移动空间,能将小米已有的生态优势无限放大。

另一方面雷军本人对汽车行业抱有长期关注,在创办小米之前,他作为天使投资人,曾投资过蔚来汽车和广州小鹏汽车科技等公司 。将造车作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既是其企业家精神的延续,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深刻洞察与个人夙愿 。

面对汽车行业的百年壁垒,小米选择了一条“重投入”与“巧复用”相结合的道路,试图用其擅长的互联网模式改造传统汽车产业。

首先是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雷军在2021年宣布,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 。仅首款车型SU7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0亿元,远超行业普遍的20亿水平,并组建了超过3400名工程师的研发团队,其中智能驾驶团队超千人 。这种“十倍投入”的决心,为产品的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小米SU7于2024年3月上市后,凭借精准的定位、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强大的营销攻势,迅速引爆市场。官方预计到2024年11月将完成11万台锁单订单的交付,这意味着在后续月份需达到月均1.6万台的交付量,这对于一个新品牌的第一款车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

然而,高光之下,小米汽车作为“新生”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尽管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但汽车制造的复杂性远超手机。长期依赖ODM/OEM代工的“轻资产”模式,使得小米在自建工厂、亲自下场造车时,面临着制造经验不足的巨大挑战。— ResearchInChina 行业分析报告

从S1到O1,小米的“芯”路历程与技术主权

如果说造车是小米向外开拓的“长子”,那么造芯则是其向内扎根的“次子”。这条路走得更为曲折,也更彰显了小米追求核心技术的长期主义决心。

小米的造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7年,小米就发布了首款自研手机SoC(片上系统)——澎湃S1。然而,由于采用了相对落后的28nm工艺,其性能和功耗表现不尽人意,最终仅搭载于小米5c一款机型上,市场反响平平 。这次尝试让小米深刻认识到造芯的巨大难度,雷军曾坦言做芯片是“九死一生” 。

但小米并未就此放弃,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调整策略,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务实路线,从难度相对较低但同样关键的“小芯片”入手,相继推出了澎湃C1(ISP影像芯片)、澎湃P1(快充芯片)和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 。这一系列动作帮助小米积累了宝贵的IP核设计经验和人才团队。

直到2021年,与造车决策几乎同时,小米正式重启了高端SoC的研发。这一战略决策的背后,是小米对“技术主权”的渴望。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摆脱对高通等外部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实现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优化成本结构,并最终将技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了雷军口中“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必由之路”。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吸取了S1的教训,小米此次的造芯策略更为成熟和务实,核心是“自研芯片与外采芯片双线并行”。一方面,小米倾力打造的全新高端SoC——玄戒O1横空出世。这款芯片采用台积电先进的3nm工艺,拥有10核CPU架构,其性能在部分基准测试中已能与高通的旗舰芯片骁龙8 Gen 3相媲美,甚至超越 。玄戒O1的诞生,标志着小米已具备设计顶级手机芯片的能力。

另一方面,小米并未“孤注一掷”。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即将发布的小米17系列仍将全球首发高通最新一代旗舰芯片,而自研的玄戒芯片将应用于部分旗舰产品上,这一务实的“双芯片战略”具有多重意义。

从2014年立项,到2017年澎湃S1的青涩登场,再到2025年玄戒O1的惊艳亮相,小米的造芯之路已走过十余年。对比S1的28nm工艺和O1的3nm工艺,这背后是小米在芯片设计领域从入门到先进的巨大技术跨越。这不仅是制程工艺的进步,更是设计能力、IP积累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全面跃迁。

这一跨越是小米长期主义和巨额研发投入的直接体现。小米的研发支出持续高速增长,从2022年到2026年的五年间,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而雷军更是提出了在2026至2030年间再投入2000亿元进行核心技术研发的宏伟目标 。正是这种坚持,让小米正逐步撕下“性价比”的标签,向一家真正的“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两个娃娃的终极交汇点

造车和造芯,这两场看似独立的战事,最终在小米的宏大战略蓝图——“人车家全生态”中交汇。它们并非孤立的冒险,而是服务于同一终极目标的两个关键支柱,互为表里,相互赋能。

2023年10月,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集团战略升级,从“手机 × 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 。在这一蓝图中,“人”以手机、可穿戴设备为中心,“家”由庞大的智能家居设备矩阵构成,而“车”的加入,则补全了生态中最大、最重要的移动智能场景,使个人、家庭和出行三大场景得以无缝连接,形成了稳固的“铁三角” 。

这个生态闭环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仅通过极致的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创造了强大的交叉销售和用户锁定效应。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是,小米SU7的用户中,约有60%是首次接触小米产品的“新用户” 。这意味着,汽车作为高价值的流量入口,正在为小米整个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引入新血;而生态的强大粘性,又能反过来促进手机、家电等全品类产品的销售,形成正向循环。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要实现“人车家”的无缝连接,需要一个强大的底层操作系统作为“神经网络”,这就是澎湃OS(Xiaomi HyperOS)的核心使命。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手机UI,而是一个革命性的、为全生态互联而生的操作系统。

根据官方介绍,澎湃OS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和小米自研的Vela物联网系统融合而成,重写了底层架构 。其核心特性包括HyperConnect 跨端智联、HyperMind 跨端智能中枢、统一的底层架构。

在实际应用中,澎湃OS带来了诸多创新体验。例如,用户的小米手表可以作为数字车钥匙,无感解锁并启动SU7;在手机上复制一段地址,可以无缝粘贴到车机导航中;在长途驾驶时,可以通过车内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和热水器 。这些具体而微的场景,生动地诠释了“人车家全生态”的价值所在。

将造车和造芯两条战线结合来看,其协同效应远大于单线作战的简单相加。因此,造车和造芯并非两场分散精力的冒险,而是服务于“人车家全生态”这一终极目标的左膀右臂。它们共同构筑了小米在未来十年最核心、最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

雷军的个人印记与小米的战略进化

小米这场深刻的变革,离不开创始人雷军的个人特质与商业思想的驱动,他的决策风格和个人IP,深刻地烙印在小米的战略进化之中。

雷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和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其投资哲学中“顺势而为”的思想,与在关键时刻敢于“All in”的魄力,在这次“双线作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智能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国产化两大趋势的精准把握,展现了其作为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同时,雷军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营销大师”,他亲自下场,活跃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与用户深度互动;他在发布会上的激情演讲,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雷军强大的个人IP,为小米汽车在初期迅速建立品牌认知和用户信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

面对“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巨大压力,雷军展现了非凡的战略定力,他深知无论是造车还是造芯,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投入,需要持续的耐心和资源。这种对长期技术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小米能够推动如此深刻变革的根本保障。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锋巢网

在雷军的掌舵下,小米正在经历一场从商业模式创新到硬核技术创新的深刻转型。如果说小米的第一个十年,是依靠“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和“互联网直销+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那么,小米的第二个十年,则明确将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作为核心战略。

这一战略转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研发投入的激增。财报显示,小米2024年的研发支出达到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 。公司计划在2022至2026的五年内,研发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并计划在2026至2030年间再投入2000亿元。这种不遗余力的投入,清晰地表明了小米从一家“营销驱动”的公司,向一家“技术驱动”的硬核科技企业进化的决心。

小米开启新十年

小米的“双线作战”,不仅是一场关乎自身未来的豪赌,更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再是一家单纯的手机公司或互联网公司,而是正在演变为一个集硬件、软件、核心技术于一体的“全栈式”科技生态巨头。

当然,前路并非一片坦途。小米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汽车业务如何实现规模化盈利,尤其是在激烈的价格战中;自研芯片技术如何持续迭代,真正追赶上世界顶尖水平;在全球化市场中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但无论如何,通过同时押注汽车与芯片,小米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其“改变”的勇气与决心,为自己的新十年开启了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新篇章。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在云栖大会,看见AI的星辰大海
上一篇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文章
  • 十年家底全押上:小米造车与造芯的新十年棋局
  • 在云栖大会,看见AI的星辰大海
  • 药明康德:业绩反弹背后,是短暂曙光还是长久坦途?
  • 问界M9银境紫领衔,全新问界M7、尚界H5正式上市
  • 华为穿戴音频新品线上发布会召开,智能穿戴与音视频体验再升级
在云栖大会,看见AI的星辰大海
产业深观
药明康德:业绩反弹背后,是短暂曙光还是长久坦途?
刘旷
测评预制菜,罗永浩要做啥?
产业深观
耐克压顶、李宁包抄,安踏如何杀出十面埋伏?
刘旷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科技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