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人工智能 › 算法为王的今日头条,为何开起人工内容审核的倒车?

算法为王的今日头条,为何开起人工内容审核的倒车?

蚂蚁虫
8 年前人工智能

算法为王的今日头条,为何开起人工内容审核的倒车?-锋巢网

在因为内容涉黄和低俗导致多个频道被暂停更新之后,今日头条在元月2日又被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有新闻报道称将在天津招聘2000人的内容审核队伍,负责监控审核今日头条平台内容是否违规。公开招聘内容审核人员,普遍被外界视为今日头条继集中处理违规头条号之后的又一次自我大整顿。

推崇算法的今日头条为何反其道而为之

这条招聘新闻出来之后,立刻引发了很多人的议论。各种八卦性质的槽点在此就不讨论了,毕竟作为自媒体作者我也必须要自觉地加强自我审核,以脱离低级趣味。业内最常见的一个观点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内容审核的趋势是从人工转向机器,今日头条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此话并非没有道理。早年因为人工智能技术非常落后,因此各大网站不得不依靠人工来进行内容审核。比如说BBS时代的凯迪网,就曾经拥有多达二三十人的内容审核编辑,占了总员工的20%。但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很多不合规的内容可以通过关键词屏蔽等方式筛选出来,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审核有逐渐淡化的趋势。历来推崇算法的今日头条,其机器算法技术在国内还算是不错的,似乎更没有重走人工审核老路子的必要。

不过,互联网企业大规模招聘内容审核员,也并非没有先例。去年5月,Facebook就宣布过类似的招聘计划,而且规模更大达到了3000人。当时正值人工智能大热,加上此前Facebook曾透露正研发人工智能识别监控内容的技术。于是有评论认为Facebook此举是打脸人工智能,表明人工智能尚不够成熟。

对此,机器视觉知名教授山世光认为,人工智能主要依赖的算法是深度学习的方法,只能从数据来学习,而人类除了归纳学习之外,还可以演绎推理,而机器不具备该能力。因此当前 的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判断一些边界不明确的内容是否合规,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再加上图片、视频、直播等新信息内容的出现,让机器面临的技术难度大幅增加,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借助于人工来完成审核。

因此,人工智能+人工审核可能是目前互联网企业内容审核的较佳解决方案,它既可兼顾效率,又能考虑到整体成本控制。以此分析,今日头条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

据2017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披露,头条号创作者现已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每天有2000万条视频上传,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如此庞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对今日头条的内容审核监管提出了挑战。之前它一直强调以技术来解决包括审核在内的内容问题,而这次大规模招聘则补上了在人工审核不足的短板。

天津内容审核团队或原本在计划之中

不过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即便要招聘人工审核团队,以目前今日头条的体量,似乎也用不了2000人。不要拿Facebook的3000人来说事,尽管今日头条的用户过亿,但与巨头Facebook比仍相去甚远,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那么今日头条此举如何解释呢?除了旗下的多个短视频APP也需要人工内容审核需求外,我们还可以从它的这则招聘中找到其他的线索。

内容审核、天津这两个关键词,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早年的新浪微博。在几年前一篇名为《新浪微博审核员压力下的机械化生存》的新闻中,向外界描述了略有几分神秘的新浪微博内容审核员的工作和生存状态。一百多名审核员拿着月薪3000元,12小时两班倒,平均每天处理6万条待审微博。非常凑巧的是,其工作地点恰好也是在天津,人力成本较低且离北京很近,既利于控制成本也方便管理。

种种迹象表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今日头条怼新浪微博的态势日益明显。今日头条去年4月份悄然上线了类微博的社交功能——微头条,直指新浪微博。去年9月份,双方因用户微博分享的内容版权闹僵,今日头条取消了微博登陆入口,开通了通讯录同步,双方早就暗中较上了劲。

由于新浪微博的限制过多、产品体验不如意,微头条上线后受到用户的欢迎,加上今日头条的日均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很多普通用户的活跃程度甚至可能还超过了微博。微头条还采取当年微博混战时的名人策略,拉拢众多名人明星入驻,还吸引了刘强东、雷军、俞永福等众多科技大佬,甚至连下周回国的贾跃亭也将微头条当成了重要的发声阵地。一些原来以微博为主要阵地的时尚娱乐自媒体,也开始向客户报价推荐自己的微头条。如今,微头条俨然成为新浪微博最强劲的潜在竞争对手,今日头条下一步要做的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将其分拆成独立产品上线。

这次招聘内容审核人员,很可能就是今日头条原有计划的一部分。只是在原计划中的人员规模可能没有这么大,实施时间也没有这么早而已。在遇到前几天的约谈暂停更新之后,今日头条便顺势提前实施招聘计划。

这个做法不用投入太多资源成本,非常讨巧:一方面向网信办等监管部门表明自己正视问题、努力整改的积极态度,争取监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提前启动内容审核人员建设计划,为未来的微头条分拆独立做准备。

阿里式多元化扩张,今年或与微博开战

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今日头条的业务多元化策略与阿里非常类似:1、以能力为导向,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市场风口,基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向外延伸。2、都以原来的主体业务平台为母体,充分利用平台的资源扶持新业务发展。

所以我们看到今日头条的业务扩张轨迹,是从文字资讯向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内容产品。而今日头条这个超级APP作为母体,为旗下的新创业项目进行导流支持,有效地提高新业务的成功率。如果大家有留意过的话,就会发现今日头条的个人中心有时会在右下角和左上角之间跳动,底部的菜单也会发生变化,这通常就是在给新产品导流。

迄今为止,今日头条的做法效果不错,已经成功打造出了悟空问答、西瓜视频、火山直播、抖音等多个移动APP产品。它们中不乏后来居上的有力竞争者,比如火山直播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逆势增长,月度独立设备达到业内第二名;而抖音也快速成长为仅次于快手的短视频APP。这与当年阿里依托淘宝大平台的流量、用户、商家资源等优势,孵化出天猫、阿里妈妈、支付宝、菜鸟物流等新业务如出一辙。

大胆预测,今年之内今日头条就会把微头条分拆为独立APP上线,与新浪微博正面开战。届时,独占市场红利数年的新浪微博,可能会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挑战。对于微博用户来说,近年吐槽不断的糟糕产品体验,或将有望在竞争的压力下得到改善和提升,倒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微头条对于今日头条的重要不言而喻,如若成功,不但意味着打入了社交市场强化用户关系,还可以成为旗下众多内容产品的重要分发平台,化解当前过于依赖今日头条的高风险。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今日头条 内容审核 微博 微头条 监管 蚂蚁虫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或许是一枚烟雾弹
上一篇
记忆痕迹真实存在 操控记忆痕迹时代已不远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2025 年 8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 7 月    
近期文章
  •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为用户派生无限精彩
  • ChinaJoy2025丨TCL华星“屏宇宙”进阶亮相,打造电竞显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 蔚来乐道旗舰车型L90正式上市,起售价26.58万元
  •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亮相2025 ChinaJoy
  • 燕观耘:美团胆子要大一点 将战火烧到电商的大本营去
电子银行网专访|国通星驿林坚:AI赋能支付创新,领跑数字商业未来
锋巢网
亮相WAIC!九识智能新款Z5首秀,重新定义城配效率
锋巢网
一个网关掌控所有设备?广州这场大会让国际巨头集体转向
锋巢网
撕裂荣耀:求新A面,动荡B面
锋巢网
  • 0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蚂蚁虫
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虎嗅网、钛媒体、艾瑞、界面、蓝鲸等多家科技新媒体认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