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行业 › 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或将开启新一次的华丽进化

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或将开启新一次的华丽进化

孟永辉
7 年前行业

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或将开启新一次的华丽进化-锋巢网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头部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各方目光。马云的退休热度尚未减退,有关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便已经刷爆整个朋友圈。虽然早前就已经传出过腾讯组织架构即将调整的消息,但是等到消息真正落定之后,还是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与解读。

 

官方消息显示,“既保持深耕垂直领域的优势和特点,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新的六大事业群,将以更清晰、更坚定的路径连接未来。”

 

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推动实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未来的腾讯将会开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全新征程。

 

对于此次战略调整,外界的看法褒贬不一。不管外界评论如何,此次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已经尘埃落定。我们更加需要思考的是,此次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是否还能够像前两次那样实现华丽转身?

 

拥抱变化,腾讯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

 

顺势而为是个人和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得不说,腾讯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是遵循着行业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因为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下的行业发展已经开始从to C时代迈向了to B时代。而在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当中新建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我们都知道,在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之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被互联网深度改造,用户的吃穿住用行基本上都与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实,这个阶段正是消费互联网时代,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流量时代。随着流量时代的落幕,科技巨头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到了困境,不仅获取流量的难度开始增加,而且流量对于B端企业来讲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

 

未来,如何借助新的技术对B端企业进行改造,为B端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此次腾讯在组织架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加入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正是为了应对B端企业的市场需求做出的明智选择。

 

尽管有人将腾讯的这一新部门与阿里云进行对标来看待,并将其看作是腾讯跟随阿里的亦步亦趋,并不具有新意。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腾讯的此次调整正在积极拥抱市场当下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且符合当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

 

至于此次调整效果将会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不能因为起步不够早就否认腾讯布局产业互联网的决心。

 

布局内容输出端口,探索新技术时代的内容营销新逻辑

 

此次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它成立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将对原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原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中,与社交平台、流量平台、数字内容、核心技术等高度关联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块,进行有机地拆分和重组。”

 

根据腾讯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战略调整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内容将有助于丰富和提升平台的用户价值,是平台对用户的“磁力石”;另一方面,各大平台也大大激发了内容的传播效力,成为了内容流转的“放大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用户需求发生的一些新变化,腾讯开始探索在互联网下半场的全新的内容营销新逻辑。

 

随着内容生产机制的转变,用户当下所面对的内容已经不能和传统时代同日而语。在当前的内容生产机制下,一天产出的内容可能比过去一周产出的内容还要多。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何将其与用户实现精准对接,提升内容的触达效率变得非常重要。

 

腾讯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把这一块单独拎出来深度运营无疑认识到当下内容产业遭遇到的痛点和难题。因此,我们可以把腾讯新设立的这一新部门看作是布局全新内容输出端口的一种尝试,旨在满足人们在新的市场背景下的全新需求。

 

此外,随着新技术不断在内容推荐领域应用,传统以人工为主的内容推荐方式开始被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的推荐方式所渠道。此次腾讯组织架构调整无疑正是想要在这个领域做深度布局。因此,这一调整同样是腾讯根据当下内容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做出的正确调整。

 

虽然这一调整被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对标今日头条的生态进行的调整,但是对于腾讯自身来讲同样需要这种调整。在上一个调整中,腾讯建立了自己的IP孵化和衍生方面的事业部,但是并没有深度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更好地推荐给用户。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腾讯旗下的很多好内容同样将会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从这个逻辑来看,布局内容输出端口,可以让腾讯在未来的内容分发上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这次能成功吗?

 

无论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还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其实都在对标同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是产业互联网。不管这次调整的创新是否足够亮眼,但是腾讯在拥抱互联网的发展新趋势上还是相当到位的。那么,这次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能成功吗?

 

首先,无论此次调整是否新颖,至少把握住了发展大势。我们经常会说大公司看趋势,小公司看机会。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我们再观察它的调整的时候,一个首要观察点就是它是不是能够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果大公司把握住了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无论是to B的云市场业务,还是对于内容营销的深度探索,其实都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其实已经在阿里和百度的身上得到了印证。无论是去年阿里的达摩院,还是百度的all in AI,其实都是在把握这样一个趋势。

 

反观腾讯尽管在这些方面早早地进行了布局,但是并未真正将这个改变具体到公司的架构当中来。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此次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缺少新意,但是如果你了解腾讯更多的战略布局,就会发现腾讯其实已经抓住了行业发展大势。一旦抓住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如此大体量的科技巨头来讲,其实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

 

其次,守优破新,能兼顾传统优势和全新机会。其实,这是组织架构的调整被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并未进行大的调整,仅仅只是设立了两个新的事业群。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腾讯实际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部门优化和资源重组。

 

新推出的两个新部门不仅更加迎合新时代的需要,还盘整了巨大的资源优势。。从这个逻辑上来看,此次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其实是相当稳健的。它可以避免以往改革所导致的元气大伤,又可以把握好新的发展机会。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看,腾讯的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既可以兼顾传统优势,又可以把握好全新的机会。

 

再者,腾讯的基因决定了它会妥善应对挑战,实现逆风翻盘。正如腾讯官网文件显示的那样,腾讯成立至今,始终保持着自我进化的基因。正是由于这种基因的存在,也让腾讯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妥善应对,逆风翻盘。

 

无论是2005年升级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还是2012年升级为BG(Business Group)事业群制,其实腾讯都实现了成功的升级和重塑。这次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是腾讯进行的第三次基因。有了腾讯前两次成功进化的案例,这一次腾讯同样有实现逆风翻盘的信心和勇气。

 

正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的那样,我们不只是要专注眼前的业务,更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战略升级的同时,腾讯将继续加强前沿科技的研发。

 

尽管腾讯此次战略调整受到了来自外界的质疑,但是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巨头,腾讯的此次战略调整同样值得我们期待。因为有了腾讯前两次的成功进化的加持,第三次进化让腾讯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新挑战,并实现再一次的华丽转身。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上一篇
牵手英特尔要挟高通 苹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2025 年 7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6 月    
近期文章
  • 剧粉做“提案”,品牌变“活人” |《书卷一梦》的营销新解
  • 每一次卖爆的背后都是一场专业的营销
  • 7万亿服务零售市场,未来十年最大的内需增量
  • “流量场”进化“价值场”:抖音+汽水音乐构建“人歌共生”新生态
  • 618战况揭晓,TCL又是最大赢家?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道总有理
燕观耘:华为“煤老板”VS小米“穷粉”?科技圈的标签暴力何时休
科技四少
潮玩疯狂,但游戏公司做不了“泡泡玛特”
道总有理
多年以后,互联网中厂开始重新“找爸爸”
道总有理
  • 0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孟永辉
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辉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