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锋巢网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其它 › 阿里、京东,暗流涌动

阿里、京东,暗流涌动

孟永辉
2 月前其它

 

 

电商行业的竞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纵然是在互联网行业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依然如此。

 

提及电商行业的竞争,阿里与京东之间的恩恩怨怨,似乎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去年,阿里与京东之间有关「二选一」的战役尘埃落定,最终,阿里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成立,对京东造成严重损害,并判决向京东赔偿10亿元。

 

今年,阿里、京东再度一起被邀请参加有关「公平竞争」的会议,再一次将两家有着诸多恩怨的公司拉到了一起。

 

据有关消息显示,2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包括阿里集团、京东集团为代表的7家企业受邀参会,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如果我们将这一新闻,同过往阿里、京东之间的纠葛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看似表面平静的阿里、京东,实则早已暗流涌动。

 

随着电商行业的白热化、内卷化竞争的加剧,原本就已经有过恩恩怨怨的阿里、京东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

 

因此,对于阿里、京东而言,新的增长,必然会带来竞争对手原有领地的削弱。

 

虽然以往的竞争看似告一段落,但是,阿里、京东之间的新战役,或许将会打响。

 

一

 

事实上,电商行业的竞争早已从增量竞争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存量竞争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一个阶段,玩家们之间围绕着存量用户和市场进行争夺,因此,必然会出现彼此之间的触角会深入到原有领域的情况。

 

无论是京东、拼多多之间的低价大战,还是美团、京东之间的外卖大战,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原本就有过恩怨的阿里、京东来讲,自然也逃不过这样一种竞争模式。无

 

论是早期的「二选一」,还是现在的阿里、京东围绕着存量市场的争夺,都是如此。

 

对于始终都是以流量为生命线的电商行业来讲,如何在存量时代继续保持流量的增长,并以此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量,才是当下最为确定性的地方。

 

因此,对于阿里、京东来讲,或许在存量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日趋白热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阿里、京东之间的竞争可能仅仅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以用户、商家为代表的流量的争夺上,竞争的方式同样是以烧钱补贴为代表的传统模式为主。

 

然而,当行业的发展进入到存量时代,阿里、京东之间的竞争将会从以往单一的竞争模式,进入到多元、立体的竞争格局之中。

 

对于阿里、京东而言,围绕着电商相关的元素、流程和环节进行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竞争,将会直接关系到它们在存量时代的成败。

 

因此,在这样一个阶段,阿里、京东之间的大战将会更加复杂和多元。

 

对于阿里、京东而言,如何保证自身有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如何提升自身立体作战的能力,将会直接关系到它们在新阶段成败的关键。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阿里在布局AI,京东则是开始布局供应链、产业链。

 

无论是怎样一种方式,我们都可以看出,阿里、京东两家公司的竞争将会更复杂,更多元。

 

如果我们对于阿里、京东两家公司现在的状态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完全可以用「蓄势」来形容。

 

当一切时机成熟之后,阿里、京东之间必然将会开始新的大战。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阿里、京东看上去是平静的,但是,内在的竞争,其实早已开始。

 

二

 

无论是京东前些天宣布开始进军外卖、网约车市场,还是阿里巴巴宣布将会投入3800亿元进行云计算以及AI基础设施的打造,我们都可以看出,阿里、京东正在为新一轮的竞争「蓄势」。

 

对于京东来讲,它的「蓄势」的方式可能是更加趋于表层的,直接的,它直接将目光聚焦在了用户和市场上;

 

对于阿里来讲,它的「蓄势」的方式可能更加趋于深层的,基础的,它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了电商新型基础设施的打造上。

 

无论是怎样一种方式,阿里、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巨头,必然会再度在电商的擂台上相遇。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阿里、京东再一次被邀请参加了一场有关「公平竞争」的会议。

 

事实上,当AI开始兴起,电商行业的竞争似乎有了被削弱的迹象。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玩家们尚未找到一个相对较为确定性的方向。

 

对于阿里、京东而言,它们更多地思考的是,如何保证自身原有的市场地位,如何站稳脚跟,以此来积蓄能量。

 

对于阿里来讲,随着蔡崇信、吴泳铭归来,它其实业已度过了最黑暗的阶段,迎来了新的光明。

 

无论是阿里市值重回3000亿美元,还是阿里净利润的不断攀升,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接下来,阿里需要做的是,如何借助AI为电商进行更多地赋能,以实现更多新的可能性。

 

对于京东来讲,情况似乎并不是特别乐观。

 

虽然刘强东开始回归之后,京东开始重拾低价、品质的策略,但是,面对存量时代的竞争白热化,京东复苏的迹象似乎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

 

可以说,现在的京东,依然没有度过最为黑暗的时刻。

 

同阿里可以通过去资产化、布局AI来实现触底反弹不同,京东要想摆脱当下的发展困境,依然还是需要在市场规模上,用户体量上有所突破。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京东对于外卖市场、网约车市场的进军。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京东的触角或许还将深入到更多的领域里,以实现自身市场规模、用户体量的再度攀升。

 

当京东的触角再度深入到阿里的腹地,特别是当阿里、京东的新仇旧恨再度被点燃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大战,或许将会再度爆发。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对于现在的阿里、京东而言,同样正在处于暗流涌动的发展阶段。

 

三

 

我们都知道,京东之所以能够崛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商业模式与阿里不同。换句话说,京东做的,正是阿里所没有的。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阿里的那些所没有做的,更多地是阿里并不具备做那些的条件。

 

比如,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菜鸟网络进行了补齐;

 

比如,京东所推崇的自营模式,阿里同样通过官方自营的方式进行了补齐。

 

当阿里的短板开始被补齐,京东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不再是差异化的优势,而是开始和阿里趋同。

 

对于这个时期的京东来讲,如何找到与阿里的新的差异化,以延续自身诞生时的荣耀,或许才是保证它可以继续留在电商牌桌上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看到了京东采销的崛起。

 

从本质上来看,京东采销之所以能够崛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京东用自身在供应链、产业链上的积累,弥补了电商行业仅仅只是做撮合和对接,却并未真正深入到产业上游的短板。

 

对于京东来讲,这可以说是新的差异化战略。

 

然而,随着阿里同样开始布局供应链、产业链,特别是随着阿里开始进行产业带的打造,京东在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优势,同样开始被打破。

 

这时,阿里、京东之间围绕着供应链、产业链的打造以及由此所延伸出来的新模式的竞争,将会重新开启。

 

如果我们将以往阿里、京东之间的战役,看成是拘泥于传统电商模式之下的竞争的话,那么,当阿里、京东开始补齐彼此的短板,并且开始在彼此原本优势的差异化地带进行竞争,新的竞争将会开启。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阿里、京东之间的竞争,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结语

 

阿里、京东之间的电商大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纵然是在互联网行业深度洗牌的当下,依然如此。

 

对于阿里、京东而言,以往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增量模式之下的竞争,现在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存量模式之下的竞争。

 

无论是阿里开始花重金布局电商新基础设施,还是京东将触角深入到新市场,阿里、京东其实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竞争「蓄势」。

 

对于阿里来讲,蔡崇信、吴泳铭归来之后,业已找到了新的确定性。

 

对于京东而言,刘强东的幕后回归之后,似乎依然还没有穿越至暗时刻。

 

无论如何,阿里、京东之间,依然暗流涌动。

 

等到这股暗流开始翻滚,阿里、京东的新大战,或将重启战幕。

百万骑手社保落地:实际行动胜于“抢跑”
上一篇
20万级纯电SUV性价比之王!“满配SUV”全新智己LS6剧院版来了
下一篇
2025 年 5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4 月    
近期文章
  • 即时零售,美团、京东、淘宝们的新战场
  • 联想第五次创业,再次绕开核心科技
  • 国产女包,落入涨价“陷阱”
  • AI,擂响了产业互联网的战鼓
  • 联想重磅发布两款智能体: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想想帮服务智能体齐亮相
即时零售,美团、京东、淘宝们的新战场
孟永辉
联想第五次创业,再次绕开核心科技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AI,擂响了产业互联网的战鼓
孟永辉
淘宝闪购破局,远近场融合推高“大零售”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 0
锋巢网 | 次世代生活科技

原创优质独特互联网内容,体验国内外科技前沿产品。持续追踪报道互联网领域:探索AI、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科技数码、智能家电、游戏、文娱、时尚、元宇宙等《 声明:*网站自媒体投稿文章及图片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不代表锋巢网立场,相关法律责任由其自媒体归属者本人承担》

联系邮箱
ponews@sina.com
友情链接
环球科技网 观耘网 方向对了 环球网科技 亚设网 中文科技资讯 万维家电网 AI机器人 至顶网 极果网 第一家电网 牛华网 钉科技 TechWeb 一鸣网 环球家电网 智能公会 太火鸟 电科技 智电网
Copyright © 2017-2025 锋巢网. Designed by nicetheme. 京ICP备15027663号-1
  • 行业
    • 手机
    • 文娱
    • 手表
    • 金融
    • 元宇宙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数码家电
  • 科技PRO
    • 火测
    • 直播
    • 科技PLAY
  • 汽车
  • 游戏
  • 视觉
  • 潮流
  • 辣评
  • 展会
    • # IFA
    • # CES
    • # AWE
    • # ChinaJoy
    • # 国际车展
    • # 世界机器人大会
# 苹果 # # 三星 # # 华为 # # 小米 # # 谷歌 #
孟永辉
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辉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