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正成为蚂蚁集团探索业绩增长的新路径。
11月7日,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并宣布升级组织架构: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健康事业群”,并将加速推动医疗健康业务成为蚂蚁的战略支柱板块。这也是蚂蚁集团近五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战略调整。
调整后,蚂蚁的业务架构进一步清晰,除蚂蚁国际、蚂蚁数字科技、OceanBase等继续作为独立公司运营外,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以及新设立的健康事业群,共同构成蚂蚁的五大核心业务板块。
此次升级标志着蚂蚁在AI时代全面形成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健康服务“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进一步夯实技术驱动下的新发展路径。
天时、地利、人和
蚂蚁集团将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升级为独立健康事业群,这一举措看似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天时:顺应AI深耕与时代需求,锚定大健康赛道。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从“拼模型”的狂热转向“拼场景”的务实,而健康领域凭借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工信部报告,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则显示,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8万亿元一路增长至2025年的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5%。
地利:十年布局完成了从工具到平台、从支付到生态的跨越。自2014年以线上挂号缴费切入医疗场景以来,蚂蚁在健康领域的布局已持续十年。
从2016年首笔医保在线支付,到2019年助力国家医保电子凭证落地,再到2024年收购好大夫在线并推出AI健康管家AQ,蚂蚁逐步构建了支付、服务与AI三大核心模块。如今,蚂蚁健康已连接5000家医院、30万注册医生,累计服务用户近9亿。
今年7月上线的“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更以一站式结算模式实现了公共医保与商业保险的系统互通,提升了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效率。这一从支付基建到服务生态的纵深积累,为健康事业群的独立运营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人和:CEO韩歆毅的战略视野与组织协同的双重驱动。自2024年接任以来,韩歆毅先后推动数字政企业务拆分、医疗部门成立、AI应用AQ上线、好大夫在线全资收购,最终完成健康事业群的独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顶层设计中对健康业务战略地位的逐步抬高,也展现出强大的组织执行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在“天时”的产业趋势、“地利”的生态积淀与“人和”的战略执行下,蚂蚁正将AI医疗健康业务从辅助角色提升为主航道,漫漫长征路正式开始。
长征刚起步,考验正开始
医疗健康领域被誉为“互联网最难啃的硬骨头”,蚂蚁集团健康事业群不仅需要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还要在腾讯、华为等巨头已深度布局的赛道中杀出重围,真正的考验来了。
一方面,AI医疗健康领域向来以“投入高、周期长、难盈利”著称,这三大难题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所有入局者面前,蚂蚁集团亦面临考验。
以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微医控股为例,2022 - 2024 年微医控股营收增长显著,2024 年较 2023 年大幅增长 195.1%,然而,微医控股净利润却处于亏损状态,2024 年净亏损率仍高达 30.5%。
更为复杂的是,医疗行业涉及医院、医生、患者、医保、药企、保险公司等多方主体,每个环节都有着复杂的需求和严苛的要求,“外来者”难以做深做透。此外,医疗数据存在标注成本高、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AI模型训练效果,而且不同医院信息割裂、数据孤岛的现状也使得精准匹配优质医疗资源变得异常困难。
面对如此复杂的行业难题,蚂蚁的医疗长征注定不会平坦。虽然蚂蚁通过十年布局已构建了医保商保支付服务、数字化就医服务、AI医疗健康服务三大核心模块,但其能否用技术真正破解辅助诊疗、支付、理赔等核心服务环节的顽疾,仍需时间检验。
另一方面,腾讯、华为等各大厂商正围绕AI大模型、智能问诊、健康管理等核心场景加速布局,医疗AI关键战场的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蚂蚁集团突围压力并不小。
腾讯以“连接+生态”为核心策略,依托微信入口优势,构建覆盖医患沟通、医院服务、健康管理的闭环生态。技术层面搭建了自有平台,业务端围绕临床诊断、医药研发与数字健康管理展开全链路布局,还通过投资、自建与合作相结合,打通线上与线下、B端至C端及G端的服务闭环。
此外,腾讯以“混元大模型+DeepSeek”双模型架构为支撑,在大模型创新、智能体应用、知识库构建与基础设施升级四个维度全面推进,持续强化其在医疗AI领域的系统能力。目前,腾讯健康AI导辅诊服务已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0000家医疗机构。
无独有偶,华为积极布局AI影像、医疗大模型、智慧医疗系统等领域。
在AI影像方面,通过华为云医学影像平台,与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等合作,优化影像纠错、病理分析等环节;在医疗大模型方面,基于盘古大模型,推出药物分子大模型与医学大模型,推动AI在药物研发与智慧医疗中的落地;在智慧医疗系统方面,以云计算、AI与物联网为技术底座,与润达医疗共建医疗AI大模型,与讯飞医疗合作开发智能医疗助手,支持语音病历、智能查房等场景。
AI医疗健康行业竞争激烈,蚂蚁能否在AI辅助诊断、医疗数据融合、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更深层次的医疗服务上取得突破?能否在腾讯的连接生态和华为的技术硬实力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路径?仍是未知数。
总而言之,医疗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耐心耕耘的领域,短期热度难以换来实质突破。在腾讯、华为等巨头已然构筑的竞争壁垒面前,蚂蚁需要展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力和生态整合力。
站上新起点
在AI技术与大健康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蚂蚁正站在新的战略风口,但能否真正成为AI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者,关键在于其能否持续攻克行业痛点。尤其在腾讯、华为、阿里等巨头环伺的格局下,蚂蚁必须找到独特的破局之路。
一方面,发挥“支付+场景+数据”的复合优势,差异化破局。与腾讯的“连接”战略、华为的“硬科技”路径不同,蚂蚁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资源能力组合。未来,蚂蚁可以充分发挥在医保支付、商保创新、用户触达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支付引领、服务跟进、技术赋能的独特模式。
尤其是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蚂蚁凭借在公共医保与商业保险互联互通方面的先发优势,有望在提升医疗支付效率、降低用户医疗负担方面创造独特价值。
另一方面,进一步构建闭环生态,从单向服务走向全链条整合。
在医疗健康这样链条长、环节多、专业化要求高的领域,单纯的平台撮合或流量导流已难以形成竞争壁垒。蚂蚁需进一步整合好大夫在线的医疗服务能力、支付宝的流量入口、保险业务的资源支撑,以及AI健康管家的技术能力,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城河。
这场医疗长征没有捷径可言。蚂蚁不仅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在医疗这个最深水区站稳脚跟,更要在巨头林立的战场上,走出一条独特的破局之路。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其结果将决定蚂蚁能否在AI时代的医疗健康赛道上,真正占据一席之地。